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手机版APP
注册
登录
首页
Portal
社区
BBS
导读
跟着学
直播
┆
投稿
┆
签到
┆
兑换
┆
接任务
┆
苹 果
樱 桃
葡 萄
大 梨
桃 子
其 它
俺家果园
技术问答
技术暇谈
果园把式
乡土民情
组织活动
果业快讯
农资行情
政策法规
价格播报
新优品种
病虫害图谱
找农资
找苗木
找果品
卖农资
卖苗木
卖果品
果业通网
»
社区
›
乡土民情
›
秀家乡
›
王奎晓 “皇家红富士”托起致富梦
返回列表
秀家乡
+关注
已有
274
人关注
+发表新主题
王奎晓 “皇家红富士”托起致富梦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123456
发表于 2015-12-22 15: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王奎晓 “皇家红富士”托起致富梦
发城镇王家山后村,因“皇家红富士”苹果而扬名。
要说“皇家红富士”有多牛?同为苹果,王家山后村苹果卖得就是贵,还供不应求;同为果农,在王家山后村,每户一年少的赚五六万,多的能赚20多万,中等的也有10万左右。
一个品牌的诞生,造就了王家山后村的传奇,但成长之路同样荆棘丛生。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至今,有“保卫”苹果的艰难,有“皇家红富士”品牌的失守,也有果园年久密植郁闭的难题……但这些似乎都没有影响“皇家红富士”阔步向前的脚步。
“王家山后村能有今天,亏了俺村带头人王奎晓。”村里一名70多岁的村民王增林话语间透露着激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彻夜巡山 他为村民看守果园11年
其实,村民开始注意到王奎晓这个人,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时他还是个22岁的油坊小老板。
“小伙儿勤快,去他那儿打油从来不用自己搬。”王增林还记得,王奎晓一米八七的大高个,二百多斤的体重,可谓五大三粗的壮汉,眼瞅着像个粗人,但他的表现却让人出乎意料———村民送来的花生米榨完油后,王奎晓总是油一份,花生饼一份罗列好,亲自帮村民搬到车子上绑起来,遇上腿脚不灵便的老人,王奎晓从来都不用招呼,主动把东西帮老人送回家。
直到1992年,王奎晓有了第一个公职———安保巡逻队队长。
那时,由于还处于发展苹果初期,村里存在着不稳定因素,王家山后村几乎户户种了果园,每到成熟季节,村民生
怕苹果出现闪失。在王奎晓看来,要把巡逻队队长干好,就必须要让村民的苹果万无一失,但足足2000亩,怎么能做到没有纰漏?思来想去,王奎晓拍案决定———看山!
照明灯往头上一戴,挎上军大衣,在9月底苹果即将丰收到11月底收获完成的两个月时间里,每天暮色降临,王奎晓就带领6名巡逻队员准时上山,彻夜巡逻,守护树上的“金疙瘩”。深夜,得知苹果有了专人照看,村民们都放心得睡去,而果园中,那7个光点依旧在移动,直到一声鸡鸣,天色渐亮,王奎晓才带领队员们下山……一夜的时间,只有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王奎晓才裹着大衣靠在树根下眯会,往往到了凌晨踏进家门,王奎晓都是倒头就睡。
那时,王奎晓结婚不久,女儿刚刚出生,自己忙于看山,照顾女儿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人身上,晚上哄孩子睡不好,白天还没人分担,妻子没少为这事儿埋怨他,但王奎晓也总是无奈回应:“巡山一宿不睡,我也累啊!”“谁让你看了?”每每吵到这儿,两人沉默,妻子总是一把眼泪,但终唤不回他的“回头”,这山一看就是11个年头。
夺回品牌 “皇家红富士”重新造福村民
王奎晓的付出,村民都看在眼里,在2004年换届选举时,王奎晓作为一名新党员,在全村近70名党员中,全票当选为王家山后村党支部书记。
一上任,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失守的“皇家红富士”品牌怎么夺回来?
原来,早在1988年,由于王家山后村土壤、环境优势,生产的苹果别有风味,颇有远见的老书记王增云便创下了“皇家红富士”品牌。然而,约在2001年前后,栖霞苹果对外做宣传,急需一个品牌,而“皇家红富士”品牌由于还未发挥品牌效应,加之村里急需一笔钱,“皇家红富士”品牌便以1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栖霞果业局。
“苹果品牌就像给孩子起名字,没有名字就走不出去。”王奎晓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把老支书辛苦创下的品牌夺回来。
然而,困难远比想象的多。打电话和莱阳沟通,无果;找到党委与对方交涉,无果;找市果业部门出面,无果……
直到2005年,眼看着苹果压得枝头越来越低,王奎晓的心却提得越来越高———没有品牌证明,就无法印制“皇家红富士”苹果箱子,苹果就卖不上高价,农民一年的收成也将打折扣。
实在没辙,王奎晓再次拨通了市果业发展中心的电话,这次,对方的回答让他不敢相信———“品牌我们已经买回来了,拿回村吧。”
原来,通过我市果业发展中心多次与栖霞方面沟通交流,最终以6万元的价格把“皇家红富士”品牌买了回来,并免费让王奎晓带回村。连连道谢后,王奎晓马不停蹄联系客户、印箱子、统一收购装箱……王家山后村在历经了近4年的品牌空白期后,再一次扬眉吐气,每斤以高出市场价0.3元~0.5元的价格销售,一亩地就能为村民增加2000~4000元。
有了品牌作保障,王奎晓又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入社村民达800多人,经过各类活动
中的专家评选,“中华名果”、“名牌产品”、“名牌果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烟台
名牌果品”等诸多荣誉纷至沓来。而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荣誉却都真实转化成了果农腰包里的“票子”———每斤至少比普通苹果多卖三到五毛,今年则更是比市场价高1.5~2元,每斤卖价达6元,每亩地最多增收上万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改造果园
王家山后村果业再迈新台阶
此后,王奎晓重点在果园上做文章,兴修水利、硬化道路、果园滴灌等逐一在王家山后村成为现实,8公里的山路全部硬化,沼气池管道铺到了地头,自来水管道和水库管道相通,在保障提供村民安全饮用水时,还根据天气状况蓄水,即便遇到干旱天,果树也照常“喝得饱”……
“专家经常来村指导,有了好技术才能产出果大、色好的上乘苹果。”由于王家山后村发展苹果较早,且村里也一向重视苹果管理,在种苹果的圈子中,大家也渐渐流传这样一句话———在王家山后村闭着眼摸出一个,就是把种苹果的好手。
然而,发展早也意味着有些问题比后来者要提前面对。由于村里大部分果树都已有近30年树龄,果树粗壮、枝条茂密,也让果园变得郁闭,影响苹果的通风、透光,产生了个头小、上色差的问题,果园改造势在必行。上门的果业专家提出“隔行去行、隔株去株”建议,通过砍枝、伐树改善果树生长环境。
“老百姓都知道这个理,就是不舍得砍。”老果农王桂发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10个小苹果,赶不上1个大苹果,不用三年,大家伙儿就能尝到甜头。”摸透了村民心理做通思想工作后,王奎晓大手笔改造郁闭园———雇了16人统一给果园缩冠,全村3000亩果园,整整干了2个月。不仅如此,每户改造完后,王奎晓还免费提供8包肥料,激发村民积极性,种出优质苹果,这一笔,就多达50万元。而在王奎晓看来,值得花钱的地方一定不能省,特别是在果园上的投入。
有了全村人的共同努力,王家山后村的苹果发展一路高歌,不仅价格居高不下,每年600多万吨的产量也是供不应求,发展势头强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葡萄
互助问答
苗木信息
苹果
跟着学
大樱桃
技术探讨
123456
版主
655
主题
11681
帖子
2929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Ta最近发表
版主温馨提醒大家
版主温馨提示,高温过后有大风雷电
熏烟防倒春寒方法孙老师讲了水防倒
苹果大小谁说了算,锯和剪。这句话
今年库存苹果到底能不能卖高价
怎样才能使果农的成本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