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槜李又名醉李,原产于浙江桐乡桃源村,栽培历史已有2500余年,是我国李属中的珍稀品种,始见于东周,春秋时代就被列为“贡品”。宋、元、明、清曾有文人雅士留有许多诗赋题咏,如宋代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有净相佳李诗,明代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中也提及槜李,明代有黄涛的《槜李城》诗,清代有朱彝尊的《槜李赋》,并有王逢辰的《槜李谱》问世……
槜李之名来源于地名槜李城,槜李是古时地名,今为浙江嘉兴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大战的战场。《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宋代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记载,“槜李城在郡城西南四十五里,春秋时於越败吴于槜李,因地产佳李,故名”。 据古籍记载,“槜李,熟则殷红,如朝霞著粉,鲜丽可爱,近蒂处有指爪痕,宛若新捻者”(《梅谷笔记》)。相传,槜李与西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嘉兴百姓中的美谈。槜李在果实形态及品质方面有区别于其他品种李的特征:果实上部有一条纹痕,像人指甲划刻的痕迹,即传扬千古的“西施爪痕”;另外,槜李果实熟透后果肉化成浆液,有酒香味,古人有“爪掐纤痕留颗颗,琼浆吸近润诗喉”之名句。清末朱彝尊写《槜李赋》,留有“听说西施曾一插,至今颗颗瓜痕漆”的诗句。 槜李现分布于浙江的嘉兴、海宁、海盐、吴兴、长兴、杭州以及江苏、安徽等地。现槜李除了原品种外,还指栽培中国李(Prunus salicina)的一个品种群,在中国李中具有特殊的植物分类学地位。“桐乡槜李”于2011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果树品种。据报道,2017年,桐乡桃源村全村槜李种植面积超1000亩,产量近100t,高品质的槜李价格在120元/kg。
尽管槜李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价格很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槜李这一传统名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多少传说、趣谈都已成为过往,既然历史赋予槜李特殊的文化意义,那么在当今形式下,如何发挥这一古老资源的特色,充分发掘、利用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富一方百姓才是更应值得考虑的。借助分子手段充分挖掘槜李种质特异性状、保护优异种质、培育优良品种,规范培育优质苗木,制定科学合理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品牌化营销,这些都将促使槜李这一古老品种重获新生,从古时稀有贡果走向国内外。 槜李果实经济性状: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45g,最大单果重95g。果实纵径4.5cm、横径5.2cm。果顶平广微凹,果顶中心常有一条顺缝合线的小裂痕,片肉不对称。果皮底色黄绿,着暗紫红色,密布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果点。果皮富有韧性,不易剥离;果粉薄,白色。果肉橙黄色,肉质致密,过熟时变软;果汁极多,纤维粗而多,味甘甜,具浓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总酸含量0.98%。黏核,核小。可食率97.2%,鲜食品质上等,也可加工糖水罐头。该品种适应性不强,产量较低,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 吃槜李时只需在果皮上刺一小孔,慢慢吮吸果汁后只剩下皮和核即可。据《槜李谱》记载,“以指爪破其皮,汁液可一口吸进……核上有金丝缕缕,黏而不脱”。
(来源:中国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