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苹果 +关注 已有1887人关注
开启左侧

[病虫害防治] 对于果树病害 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5-7-5 09: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对于果树病害 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数十年来,我们始终强调果树病虫害的防治,“防”是在作物还没有发病的前题下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使我们栽种的作物不生病,或少生病,确保高产、优质、长寿。“治”的含义则不同了:它是因没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或采用了,没有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导致预防失败等原因对已经生病所采取的必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与“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长期以来,许多果农只重视果树病害的治疗,而忽视了预防,导致果园伤病严重,产量不高,品质下降,寿命缩短,过早的失去栽培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把重治疗的错误观念,转变到重预防上来。应该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因为要想把苹果树上已成形的腐烂病、轮纹烂果病、早期落叶病治的象没有生病一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治疗性质的农药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唯一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就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果树树体健壮,具有抵御多种病菌侵袭的本能。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果树树体健壮不染病或少染病呢?除了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施足肥、施好肥
    当前,绝大多数果园处于饥饿状态。果树不但吃不好,也吃不饱。单一使用化学肥料的状况普遍存在,果园土壤严重污染,果树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树体已经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扰,失去了抗病能力。再者,施肥量普遍不足,果树负载量过重,而营养补充不及时,也造成了树体营养不足,抗病力下降。结果各种病害发生严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不是治,而是施足肥,配方施肥。提高树体健康水平,抵御病菌的侵袭。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单株施肥量确保在产量的10%以上,方能满足果实生长与花芽形成的需要。
   
    二、科学灌水   
    数十年来,大多数果园灌的是救命水,而不是根据果树生长的需求科学灌水。结果造成果实皴皮、裂口大量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当然与土壤、树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科学的灌水应负主要责任。长期的干旱,果实个小、皮厚。突遇降大雨或者人为的灌大水,极易形成果个膨大和水份的供应不同步,而出现果实皴皮、裂口。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解决现有的错误观念,不能灌救命水,而是提倡科学灌水。特别是幼果膨大期应适时、适期灌水。使果实膨大与水份的供应步调一致,减少果实裂口现象大面积发生。
   
    三、搞好果树花果管理、合理负载
    “爱苗”是目前大多数果农亟待解决的观念问题。在肥水管理不到位的前提下,盲目加大留果量是造成树体衰弱、引发病害大量发生的主要因素。留果量越大,消耗的营养越多。这时候如果肥水条件跟不上,极易引起养分失调,树势衰弱,抗病力下降。造成果树大小年结果现象,导致各种病害大发生。
    应该在确保施肥量,维持在株产量10%的水平上,适时灌水。使果树在保证当年果品产量的前提下,仍有足够的营养孕育第二年的花芽。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对中、小型的枝组采用空枝组生长。实现结果、成花两不误。”空果台的方法,对红富士品种促花效果不明显。

    四、合理修剪、健壮树势
    首先,对郁密果园要下决心进行技术改造。优化果树的生态环境。结果前期和盛期可多采用去强留弱,去直留斜,利用背后枝、下垂枝结果。但是,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势逐渐衰弱,背后、下裙枝已经优势不在。应及时地采用枝组更新的手法,抬高结果枝的角度,恢复树势。使前期的背后枝,下裙枝逐渐由背后向两侧,两侧斜背上转移,并有目的的培养背上生长中庸的中、小型结果枝组。利用背上优势部位生长结果,提高果品产量质量。
   
    五、具体的预防措施
    1、预防为主   
    在病害未发生以前,主动地采用保护性杀菌剂,封闭枝、叶、果,杜绝病菌的初次侵染。并根据保护剂的残效期进行二次、三次预防,不给病菌任何可乘的机会,使果树的枝、叶、果始终处于无菌的状态下健康生长。
   
    2、及时治疗   
    尽管治疗是被动的,但必要的治疗是避免不了的。在预防过程中,任何人都会有失误。预防的再仔细也会出现遗漏。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就是必须的。及时的治疗能够把病害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以内,使之不造成大的危害,不形成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已经形成的病斑靠治疗是永远抹不掉的。(栖霞市果业发展局 刁学平)


    本文摘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果业通网--果农朋友的好帮手 www.guoyeto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4 02:53 , Processed in 0.086825 second(s), 2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