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手机版APP
注册
登录
首页
Portal
社区
BBS
导读
跟着学
直播
┆
投稿
┆
签到
┆
兑换
┆
接任务
┆
苹 果
樱 桃
葡 萄
大 梨
桃 子
其 它
俺家果园
技术问答
技术暇谈
果园把式
乡土民情
组织活动
果业快讯
农资行情
政策法规
价格播报
新优品种
病虫害图谱
找农资
找苗木
找果品
卖农资
卖苗木
卖果品
果业通网
»
社区
›
果业技术
›
其它
›
邓秀新、束怀瑞等十名顶级果树学家
返回列表
其它
+关注
已有
275
人关注
+发表新主题
邓秀新、束怀瑞等十名顶级果树学家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杨保德
发表于 2018-5-11 1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西运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邓秀新、束怀瑞等十名顶级果树学家集体回顾中国果树研究百年历程
老田微农技 2018-03-08

近日,邓秀新、束怀瑞、郝玉金、徐强、韩明玉、张绍铃、段常青、姜全、易干军、陈厚彬等十位顶级科学家联合发表《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一文,文章展现了在过去一百年,中国果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面积产量、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各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最近出版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2016年我国水果(不含瓜果、草莓及干果、坚果等)种植面积达到19472万亩,产量18119万吨,无论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回顾过去的一百年,中国果树研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中国建立前的30年,为起步阶段。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兴起和人口增多,社会对果品的需求激增,果树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地方名特果品的商品化生产在主要果树产区逐渐形成。
抗战胜利后,当时国民政府建立了区域研究所从事果树研究,如西南农试所(在现在的重庆江津)开展柑橘育种和栽培研究。一批从日本、美国和英国回国的学者,到民国时期建立的大学里播下果树研究的种子,从编写教材入手,专门设立本科果树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中国的种质资源和栽培经验与技术、介绍果树研究先进国家的新知识和技术等。

第一代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吴耕民
这期间,一批奠基性人物包括吴耕民、孙云蔚、曲泽洲、章文才、黄昌贤、李沛文、胡昌炽、沈隽、原芜洲、钟俊麟、王学书等陆续回国,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果树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基础理论扎实,精通外语,把国外的果树学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国,与国内同事一起,推动了中国早期果树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果树遗传育种、果树生理学、果树营养学等现代果树研究领域。
另外,他们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果树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
建国后到1978年的30年(1949-1978年),为大发展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多年,各省先后建立了果树研究机构,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兴城)、郑州果树所以及柑橘研究所属于国家级的研究机构。随着现代高等农业院校和综合院校园艺相关学科的相继建立,果树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
老一辈专家培养的人才播种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中国果树研究的基本框架。根据80年代初的资料,这30年间筛选和培育出一大批果树良种。
南方以柑橘最有代表性,优良品系先锋橙和锦橙及其优系等成为全国主栽品种。北方以苹果最有代表性,先后培育了秦冠和寒富等区域性新品种,特别是芽变选种成果突出,选育的富士和元帅系芽变品种成为全国主栽品种。

第二代代表人物、我国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章文才
这期间,活跃在果树界的专家有章文才、曾勉、沈隽、沈德绪、杨文衡、束怀瑞、景士西、贺普超、张子明、曾骧、张钊、李育农、陆秋农、王宇霖、黄辉白、罗新书、李嘉瑞、张上隆、浦富慎、刘景新、崔绍良等。他们在果树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是改革开放前后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力。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1978-2006年),为恢复发展与快速变化期。
这期间,中国建立了果树本科专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科研体制发生大的变化,国家经济形势不断变好,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的机构和平台陆续产生,国家对科研的支持也逐年增加;全国果树面积快速增长,人均果品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水果出现销售难的问题,水果的种植效益有下降趋势。

第三代代表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
由于体制改革、人员往中心城市流动等原因,部分省级果树研究机构出现人员流失、运行困难的情况。而大学的果树研究队伍与实力逐步壮大,成为中国果树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第四阶段
2007年至今,果树学进入“三跑并存”阶段。即部分领域领跑世界同类研究;部分与国际同行并跑;相当一部分还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跟跑阶段。
2008年,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有柑橘、苹果、梨、桃、葡萄、香蕉、荔枝龙眼等7个产业技术体系,包括150多名岗位科学家和150个综合试验站,国家每年投入近2亿元体系经费用于支持果树领域研究与技术试验示范。
部分领域领跑世界同类研究,如华中农业大学的柑橘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的苹果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的梨研究在世界同类水果研究机构中均排名前列;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果实采后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的苹果砧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果树逆境生物学研究等团队,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均具有一定影响的团队。

第四代代表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柑橘首席专家——邓秀新
目前,果树学领域有2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还有一批果树专家教授获得优秀青年基金、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千人等人才资助。果树学科研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迄今,中国申请获批果树方面的专利约2000项,中国果树学领域发表的国际刊物论文和高水平论文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百年来,中国果树研究的选题紧密围绕生产实际,从开始的资源收集、推广良种,到后来的专业化生产、普及嫁接修剪技术、授粉技术;由乔砧到矮砧,从计划密植到适度稀植;苗木由裸根苗到容器大苗,以及苹果、香蕉等果实套袋技术,果实气调贮藏技术,柑橘覆膜增糖技术、覆膜晚采技术、留树保鲜技术。
这些技术的推广均反映出果树技术研发与集成的时代特征,即从过去的不规范生产到规范化生产,从追求产量到关注品质,从关注眼前到放眼长远,中国果树技术研发正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可以这么说,没有这四代科学家的辛勤耕耘,就没有中国果业的今天。
本文节选并改编自《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原文刊登在《农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精彩评论
1
洛川老王
发表于 2018-11-29 22:0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老师们辛苦了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田园文学
果品信息
农资信息
技术探讨
苹果
互助问答
秀果园
苗木信息
站务管理
杨保德
银牌果农
403
主题
903
帖子
1278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Ta最近发表
行狗屎运,用美人计,潜龙出水炒牛
为什么名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平庸之
邓小平曾经说: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
好好睡觉,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日军唯一打不垮的省份,就是山西!
日军唯一打不垮的省份,就是山西!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