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其它 +关注 已有275人关注
开启左侧

杏疔病的发生与防治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5-4-4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杏疔病的发生与防治
0001.jpg

    杏疔病又名红肿病、娃娃病,是杏树的重要病害,在杏产区普遍发生,管理粗放的杏园表现尤为突出。该病多为害杏树的幼嫩枝梢,限制了新梢的生长及树冠的扩大,削弱了树势,影响杏树结果。现将杏疔病的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也危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整个新梢的枝、叶都发病。病梢生长较慢,节间短而粗,其上叶片呈簇生状,表皮初为暗红色,后为黄绿色,其上生有黄褐色突起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病叶先从叶柄开始变黄,沿叶脉向叶片扩展,最后全叶变黄并增厚,病叶两面布满褐色小粒点。6-7月间,病叶变成赤黄色,向叶片正面卷曲。遇到雨水或潮湿,从性孢子器中涌出大量橘红色粘液,内含无数性孢子,干燥后常粘附于叶片上,病叶柄基部肿胀,叶柄短而呈黄色。病叶到后期逐渐干枯,变成黑褐色,质脆易碎,畸形,病叶背面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病叶挂在枝上越冬,不易脱落。
   2、病原
   真菌病害。杏疔病的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杏疔座霉菌(Polystigma deformans Syd.)。分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挂在树上的病叶是此病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春季,子囊孢子从子囊中放射出来,借助风力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遇到适宜条件即很快萌发侵入。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无再侵染。随着幼枝及新叶的生长,菌丝在其组织内蔓延,5月间出现症状,到10月间病叶变黑,并在叶背面产生子囊壳越冬。

00002.jpg


   4、防治方法
   (1)清洁果园。因为杏疔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所以从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关键。采用配方施有技术,增有机肥,协调氮、磷、钾肥比例,注意疏花疏果,使树体负载量适宜,注意减少各种伤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3)刮治病斑。具体方法参见苹果树腐烂病。
   (4)药剂防治。杏树发芽前喷3-5石硫合剂1次,以消灭树上的病原菌。从杏树展叶期开始,每10-14天喷一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1.5:200倍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发病不重时,喷1-2次药均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本文摘自《果树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果业通网--果农朋友的好帮手 www.guoyetong.com

精彩评论1

刘晓东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5-4-4 2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好好学习
獭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07:43 , Processed in 0.090746 second(s), 30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