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猕猴桃 +关注 已有29人关注
开启左侧

[病虫害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4-7 15: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478950119907662585.jpg
    1、病症诊断
    该病在猕猴桃枝干、新梢、叶片、花蕾及花上均可发生。枝干发病初期首先浸出粘质的细丝状液体,进而变成暗红色的树液淌出,患病枝不易发芽,即使发芽不久便枯萎。新梢顶部感染病菌后变成水渍状直至变成黑褐色,发生龟裂、萎缩枯死。新梢长10-15cm左右,叶子上发生2—3mm的不规则形状褐色斑点,其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伞形病斑,梅雨季节是叶片发病盛期,梅雨过后不再发病。蕾外侧变成褐色,严重时脱落;花瓣变成褐色,不开放,即使开花,花朵形状也不完全。
    在植株上病原菌首先在感病菌枝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首先进行活动。
    2、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是对高温适应性差的细菌。在气温5℃时下可以繁殖,15—25℃是生育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天即可见明显病症。30℃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小时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能分离出黄色伞形耐低温型病原菌,15℃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 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在猕猴桃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在传染途径上,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梢、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飞散100-300m。
   3、防治要点
    (1)在耕作上注意土肥水管理,提高树势。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利恢复树势和养分积累。修剪发病枝,剪子、锯等工具应利用酒精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染扩散。
    (2)化学防治
    易感染病菌,用甲基托布津液涂抹受伤枝的表皮等受伤部位及剪口,可有效防止发病。
    (3)新梢迅速生长期,喷布链霉素、土霉素水剂效果好;收获后、修剪后或萌芽前喷布铜制剂如硫酸铜,对防止枝条发病效果好,并可减少叶片初期发病。收获后至落叶前,在树干下部开洞,按每平方米树冠注入200-300ML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注入链霉素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超过300ML有药害。

(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15:50 , Processed in 0.565732 second(s), 30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