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苹果 +关注 已有1887人关注
开启左侧

[花果管理] 苹果套袋栽培误区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4-5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f60005326bcf730a4b.jpg
    苹果套袋是生产优质果品的一条重要途径,果实经过套袋后,外型美观,果点稀少,果面光洁,色泽艳丽,避免了药物刺激和枝叶摩擦,减少了病虫、鸟等为害,降低了农药残留,还可有效预防日灼,减轻冰雹等机械损伤,是一项可显著提高外观质量的实用技术,通过多年的实际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但是在实际套袋过程中,有些果园只图数量,不重质量,没有在加强果园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套袋,存在七方面的误区,值得果农朋友注意这些问题。
    1、给所有苹果全套袋的误区
    有些地方认为只要是套袋苹果就好销售,价钱就高,从而不顾自己的立地条件及树形、树种、树龄,只要树上结苹果就实施套袋,这样做就多花了钱,多费了工,但效益并不一定高。
    实施苹果全套袋应有选择的套袋,一是选好园。套袋果园以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和开心形等通风透光的树形结构为主,要选择立地条件良好,园貌整齐、管理规范的果园;二是选好树。主要是给那些贮藏越冬、供翌年食用的晚熟苹果套袋,并以生产精品果为目的。
    当年食用的中早熟苹果一般不需套袋。要选择树龄较小,树势健壮,树体结构良好,骨干枝分布合理,枝组健壮,花芽饱满的树套袋,一般生产过旺的树,套袋后果实退绿不好,除袋后着色差,长势偏弱的树,套袋后果个小,易日灼。
    2、使用便宜果袋的误区
    目前,有些果园图便宜,购买质量低劣的果袋,对苹果树实施套袋。这些质量低劣的果袋,一般由小厂家及家庭小作坊生产,用的是废旧纸和非中性化学助剂生产的更新纸,不仅疏水性、透气性、防菌效果差,还含有多苯、醛类等有害物质,每只双层纸袋售价仅0.04元左右。果农贪图便宜购买使用后,发生了问题,又无法追查生产者责任,大大降低了套袋效益。
    要想通过套袋生产优质果,必须选用高质量果袋。高档果要选用双层三色纸袋(外袋外灰内黑,内袋红色涂蜡)尺寸符合标准,外袋长×宽=180-185毫米×145毫米,内袋长×宽=150毫米×140毫米(每只约0.12元),纸质好,有韧性,涂蜡均匀,透气防水,抗病虫,制作精细。富士系、嘎拉系品种,要采用优质双层三色袋,金冠、元帅系品种可选用外灰内黑的单层袋。
    3、套袋时间越早越好的误区
    套袋技术运用得当,时间是关键。目前,一些果农在实施套袋过程中,时间越来越提早,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侵入,也可以缓解劳力紧张的矛盾。殊不知,套袋过早,易带来幼嫩果皮发育受阻,造成损伤和日灼等问题。
    应因地因树不同选择较适宜的套袋时期,红富士等晚熟品种从落花后40-45天开始套袋;嘎拉等中早熟品种落花后25天-30天开始套袋;金冠等易发生果锈的品种宜在落花后15天-20天开始套袋。套袋选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到傍晚进行,一般以上午9点-11点半,下午3点-7点为宜。不要在阴天或露水、药液未干及中午气温过高时进行。
    4、对套袋果仍用传统农药的误区
    套袋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在生产中大多数果农对套袋苹果,防治苹果树病虫害用的药剂和方法,仍按自己以前的用药进行,由于袋内小环境的影响,部分病害变得更容易发生和更难以防治。
    所以有针对性地选好农药,在农药使用上,要做到及时用药,轮换用药,并对症选择大厂家生产的高质量的药剂。在套袋前间隔7-10天连续喷2次高效杀菌杀虫剂,但要忌用强碱、乳油药剂。第2次在套袋前1-2天进行用药,药干后即可套袋。杀菌剂可交替使用大生、甲托、多菌灵、农抗120等,杀虫剂可用齐螨素、灭幼脲、蛾螨灵、吡虫啉等。
套袋后要加强果园管理,根据果园病虫预测预报情况结合历年防治经验,科学选用农药,着重应用生物、矿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例如,可选择具有新的作用机理,对天敌、环境安全的吡蚜酮防治一遍蚜虫,用抗蚜威防治苹果绵蚜;用虫酰肼取代菊酯类、有机磷类药剂,防治卷叶蛾等害虫。
    5、套袋方法不规范的误区
    不少果园在实施套袋过程中,采用雇工形式,对雇用的套袋者也不进行技术培训,套袋时只求速度,不讲质量,在一株树上,套位置方便的边果多,中心果反而套得少。套袋方法也很不规范,歪套的、斜挂的、扎口不紧的,随处可见,直接影响套袋质量。
    应选择优质双层果袋进行套袋,套袋时先撑开袋口,使袋底两角的通风排水孔张开,袋体鼓起。注意不要把红内袋带出来,袋口朝身体前方,幼果放在纸袋的中央,果柄处在切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袋口的中间,再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袋口右边的中间往前一推,折一下;再换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袋口的中间,再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住袋口左边的中间往后一拉,折一下,袋子上口一定要对齐;最后在扎丝的1/2处往右边横折一下扎紧袋口,但不要将捆扎丝绑在果柄或树枝上。这样袋口像打了一把伞,下再大的雨,袋口也不会透水、漏水。只要袋内的苹果始终处于干燥状态,就会减少病虫害发生。
    6、摘袋时间过早过晚的误区
    摘袋时间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市场需求等相关因素。如摘袋过早,果面粗糙,着色浓而不艳,易生病害。摘袋过晚,温度偏低,着色困难,风味淡,并且采收后易褪色。摘袋要选在阴天和多云或在晴天上午11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进行。不要将袋一次摘下,双层纸袋要先去掉外层袋,3-5天后再摘除内层袋,摘袋时要手托果子,慢慢解袋口,然后撕烂袋子,防止落果。
    7、重套袋轻配套技术的误区
    苹果套袋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而有些果农认为只要给苹果简单地套上袋就行了,而忽略了其配套技术的应用,特别在果实套袋后放松了对果园的管理,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造成着色差、落果多、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要达到生产优质高档果目的,除了上述选优质袋、正确套袋外,还应运用好几个配套技术,一是摘叶。于8月底摘除贴果叶和果台枝基部叶片,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10厘米的范围内枝梢基部的遮光叶片,然后于采果前7-10天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摘叶量控制在占总叶量的20%-30%为宜。二是转果。摘袋后5-6天或当果实阳面着色达到要求后,用手轻轻转动果实,将无色的部分转向阳面,促进果实全面着色。三是铺设反光膜。摘袋后,在树冠投影的中、外围处顺南北行间铺设银色灰色反光膜,并用砖块或土堆将四周压实,促进树冠内膛和下部的果实着色。一般每亩用反光膜200平方米以上,保持反光膜洁净,增强反光膜效果,苹果采收后及时将反光膜收起洗净晾干备用。四是补充钙、硼肥。套袋前喷3-4次叶面肥补充钙、硼,摘袋后采收前再喷1-2次钙,如钙尔镁、速效钙、氨基酸钙、硼尔镁等。


(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4 13:16 , Processed in 0.086012 second(s), 27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