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会说话的鱼 于 2014-12-3 11:14 编辑
褐斑病是我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为了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2009 和2010 年3-7 月份,每隔15 天一次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莱阳和青岛两地,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 月初至6 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 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 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 月中旬至6 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2008-2010年6-10 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15 天一次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系统监测发现,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于自7 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 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 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 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 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天后形成落叶高峰。6-9 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如图1 苹果褐斑病的病叶率和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
注:图中圆圈、三角和加号分别代表2008、2009 和2010 的实测数据,实线为拟合模型的曲线。
2010 和2012 年9-11 月份,每隔10 天一次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表明,进入9 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 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 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 月下旬到6 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一个关键时期。7 月份为褐斑病菌的累积期,流行学上称为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二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盛发期,流行学上称为逻辑斯蒂增长期。10 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10 月份果园内的病叶量直接决定了当年褐斑病菌的越冬数量。在苹果褐斑病的两个关键防治时期,用药2-3 次,或在8 月初将褐斑病的病叶率控制在1%以下,可有效控制褐斑病的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