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的背景下,众多资本下乡愈演愈烈,但是农业真的是投资的天堂吗?谁都能分得农业大蛋糕的一块吗?面对许多一二三产业转向农业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鲜活事例时有发生,农户们又应该如何应对?近年来一 ...
“李大哥,今年种的草莓都有啥品种?”“这种草莓真好吃,香甜可口!”前来采摘草莓的郑州市民,你一言我一语。“今年我的草莓园有甜查理、丰香、红颜三个品种。甜查理是引进的美国品种,香味浓,甜味大,耐储运,成 ...
“这些苗都是年前就准备好的,从培养液里取出来把根部冲洗干净,还要再晾上一两天。全部种好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戴着白手套,金美艳一边忙碌一边向我“科普”,品质好的铁皮石斛一般要生长三年时间,口感稠糯没有 ...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不断提高产业 ...
邢台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内丘县岗底村从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太行山靠苹果种植发家的首富村;把一片乱石堆积、杂 ...
雨后的田埂尤其湿滑,每到一个果园,江勇都要进去察看果树的生长情况。虽然已经84岁高龄,但江勇耳不聋、眼不花,行走自如,记忆力非常好,或许,这与他的乐观、豁达、勤恳、对水果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一天 ...
我出生在盛产苹果的山东栖霞,从小在果园长大。作为一个6岁上树、10岁下地的小男孩,我渐渐发现,自己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种纯天然、有收获的环境。也正因此,初中毕业时,家境和成绩都还不错的我就和父母提出了要回 ...
因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外务工多年的襄州小伙侯长春,于2014年底回到家乡,利用自己了解的互联网知识,帮助村民卖掉滞销萝卜400吨。2014年底,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在东莞打工的 ...
冬闲时节,本不是售卖鲜梨的时候。可房山区琉璃河镇贾河村的小伙儿李博文,仍在为梨忙得不可开交:加工生产梨干,网上接订单、配送……这位被当地梨农誉为“卖梨达人”的小伙儿,是放弃城里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的成功典 ...
2009年,结束“北漂”生活的吴迪和张扬,回乡创办了“乐活自然园”。他们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种植水果,打理500亩果园,并通过互联网营销产品,今年营业额近千万元。目前,他们正尝试把这个普通农场打造成“农村众创 ...
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务农,经过三年多奋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石斛王”——建起20多亩的石斛种植示范基地。12月底,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记者来到距离宿松县城半个多小时车程的趾凤乡南冲村。基地坐落在群山环绕 ...
用心耕作,安心予食,不忘初心,回归本味。这简单的16个字,是“80后”妈妈王小新的创业标准。外企工作十年,正值事业上升期,她毅然辞掉光鲜工作,带着对家乡平谷的眷恋,当起了时代新农民,志在培育品质最好的果蔬 ...
张万里,一个高考落榜的青年,在外出打工多年,只能混个肚子圆的情况下,依然回乡,扎根农村,精心经营果园,一跃成为让人刮目相看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市务果状元。今年49岁的张万里家住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安兴村。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广大农民朋友受益匪浅。相信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北井村还会有许许多多像董翠丰这样的新型农民,昂首走在勤劳 ...
“因为都是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品种,水蜜桃、葡萄现在卖得很好,销路基本上是不愁的。”生产基地里,合作社负责人林海正忙着农户们一起采摘成熟的水果。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浙江省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