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镇戈尧村位于210省道左侧,地处打邦河地域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多,平均海拔780米,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290天以上,非常适宜栽种精品 ...
据了解,泗安镇毛家村种植樱桃历史悠久,种植规模从2007年的700亩发展到现在的2200亩,总产值约1000万元。目前毛家村有标准化采摘园20个,其中精品采摘园5个。这种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模式,不但有力 ...
“池中养鱼供垂钓,塘边植树果飘香;林下种草养鸡鹅,猪粪喂鱼又肥田;立体种养搞观光,洼田改造采摘园;产业融合栽果树,沼气点亮创业路。”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正阳县油坊店乡贺寨村科技示范户贺新德利用荒洼地建 ...
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于2015年12月开始整地翻耕,次年3月开始栽种,一期建园面积3000亩,预计今年挂果面积1500亩;二期扩园面积2000亩。“硐口村蓝莓基地是去年12月初开始动工打造,目前,已种植蓝莓3000余亩,待二期蓝 ...
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园绿藤延展,串串花蕾含苞待放。果农们在园子里打芽、施肥,一派忙碌的景象。“约莫4月底就能开花了,要尽早做好疏花疏果及人工授粉准备。”4月12日,在河南省西峡县简村的一块猕猴桃园内,王龙 ...
“种植高山蔬菜多年,我一直在探索和摸索着,找到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模式和品种。”在安徽省歙县绍濂乡岭口村,潘爱华是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也是歙县绍濂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04年开始种植高山蔬菜,到 ...
在上蔡县邵店镇蔡屯村看到,几百亩的蒲公英种植基地内,黄色的花朵格外夺目,现在正是收获第一茬蒲公英的时候。每天,该蒲公英种植合作社社长刘振坤都组织十名工人忙着收割。据悉,这里的蒲公英一年能收四到五茬,每 ...
肖国水,从2009年起扎根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任岐峰村村委会主任、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7年时间里勤恳敬业,勇于创新,引领村民发家致富。 同时,他还是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 ...
都昌县苏山乡石城居委会农民王海平,20多年来一直围绕种养搞创新,已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利用自己的发明成果探索种养融合新模式——在“树”上种植有机蔬菜,不仅降低了种养成本,提高了经济 ...
春季造林时节,走进山东省沂南县,山乡大地,不时见到一辆辆满载树苗的运输车,城市高架桥下、道路两旁,工程队忙着植树绿化。林业生态建设正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沂蒙山区贫困县的面貌,城乡环境美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
湖屯镇钱新村是省级贫困村,自去年10月开始发展黑木耳扶贫项目,投资30多万元,建设黑木耳大棚2个,种植菌棒15万个。目前,正收获第二茬,产量预计1.5万斤,集体增收3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30多人,并根据实际情况为 ...
云南弥渡县在中高海拔温凉地区种植泡核桃,在低海拔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山核桃,发展核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全县种植核桃64.87万亩,核桃产量1.4万吨、产值3.66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300余元。据了解, ...
三月的大别山乍寒乍暖,刚一波雨水过去,天气开始放晴,气温逐渐回升。凉亭河边的诚宜众佳家庭农场,一小拨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被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吸引着,发出连连赞叹声。大别山区空气清新,光照通透。在阳光的 ...
曹县退伍军人王志刚转业后自谋生路,先是在外地工作,后返乡创业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农民种植辣椒一万余亩,带动千余农户增收致富,他还成立调味品公司生产辣椒酱,专门安排贫困群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