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者对两广地区尿素、复合肥市场进行调查采访。两地当前处于用肥旺季,但受农产品价格低等因素影响,农民用肥积极性低,导致今年市场旺季不旺。 广西部分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经销商的日子相对好过些。因为广西种植的香蕉、芒果等基本都在春节前上市,而春节前水果价格一般较为可观,所以农民用肥积极性较高。而种植大田作物的地区,因粮食价格低,且销路差,农民挣不到钱,故用肥积极性差,市场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经销商日子较为难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很多厂家整合资源,销售模式逐步发生变革,如有的厂家为代理商和经销商配置农化服务车辆、土壤检测仪、电导仪等,到田间地头为客户进行测土配方、因土施肥等农化服务,不仅销售化肥,还将业务延伸到产品、技术、服务中,以争夺客户和经销商。为提高销量,很多厂家将销售渠道下沉,如与代理商、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深入广泛合作,或直销至种植大户。 有经销商反映,正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低浓度肥在市场斗价中几乎亏本,导致肥料造假盛行。部分地区农民有施用进口肥的习惯,于是市场上出现许多奇怪的“进口肥”,如“日本肥”“泰国肥”等。这些外国肥之前未在市场上出现过,但因农民手上资金缺乏,这些肥料供应商能够赊销给零售商,零售商再转赊给农民,所以农民愿意购买。而且,这些“假洋肥”经检验含量合格,不存在“肥料造假”,而是“产地造假”。但农民很难辨别真假,即使价格高,农民使用热情依旧很高。记者发现,随着农民认识不断加深,农民越来越倾向于性价比高、施用简单、人工投入少的肥料,以减少投入成本。当前市场上一些控释肥、滴灌肥、具有修复功能的生物肥、有机肥等新型肥料,销量逐年上涨。有经销商说,新型肥料推广需要不断搞推广、做实验、讲技术、送服务,市场竞争激烈,稍有懈怠就会被替代。 (责任编辑:刘师博中国农资传媒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