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葡萄黑腐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症状诊断】
黑腐病主要为害果粒,有时也可侵害叶片、新梢等部位。果实受害,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很快病斑扩展成淡褐色至黑褐色腐烂病斑,病组织凹陷;数天后果粒大部或整个果粒受害,表皮皱缩,并逐渐干缩成有棱角的黑色僵果。后期病果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有时其上可以产生灰白色黏液(分生孢子),病果不易脱落(彩图116、彩图117)。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脉间形成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3毫米,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褐色病斑,中央呈黄褐色或灰白色,外部褐色,边缘黑色;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有时小黑点沿病斑排列成环状。新梢受害,多形成长形褐色凹陷病斑。(彩图116 黑腐病病斑表面开始散生小黑点) (彩图117 黑腐病病斑小黑点上开始溢出灰白色黏液) 【发生特点】
黑腐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僵果等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病菌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为害。果实上潜育期为8~10天,叶片上潜育期为20天左右。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病菌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在田间可有多次再侵染。果实受害,从落花后到成熟采收期均可发生,但以果实膨大后期至成熟采收期发生较重。果园郁蔽、高温、多雨、潮湿有利于黑腐病的发生为害。葡萄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美洲葡萄、掌叶葡萄、沙地葡萄较抗病。
【防治技术】
(1)搞好果园卫生
生长后期及时剪除病穗,带到园外销毁,减少园内发病中心。落叶后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僵果及落叶,并剪除病梢,带到园外销毁,处理病菌越冬场所。
(2)加强葡萄园管理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按比例施用氮、磷、钾、钙肥,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及时摘心、打杈、整枝,促使架面通风透光,降低小环境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尽量果穗套袋,防止果实受害,
(3)适时喷药防治
黑腐病多为零星发生,一般不需单独药剂防治,个别往年受害较重的果园,在落花后及果实生长中后期及时喷药即可,以保护果实、新梢及叶片。果实生长中后期一般10~15天喷药1次,需连喷2~3 次。
常用有效药剂有:
30%龙灯福连(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 500克/升统旺(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
40%百可得(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美派安(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25%欧利思(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
77%多宁(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500~600倍液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
本文摘自《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