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东烟台因长期无有效降雨,多地面临严峻旱情。部分县市区为了抗旱,纷纷开挖新井,导致近期打井队的生意格外红火。 福山区李家河是当地政府打造的河道治理示范流域,沿线建有多处橡胶坝、迷宫堰等水利设施。然而据李家河流域的村民刘占斌介绍,这些水利设施早在数月前就已“失效”,他说:“橡胶坝和迷宫堰的主要作用是节流灌溉,可李家河几个月前就断流了,河里连水都没有,还谈什么节流。” 福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董主任称,李家河只是一条小型河流,福山区内规模与它相似的数十条河流均出现了断流,区域内两条大型河流也已干涸见底。目前,门楼水库的蓄水量尚能满足市区供水需求,但农村用水难以保证。为此,福山区财政部门列支了专项资金,由乡镇组织辖区内各村开挖新的水井。 种植大市栖霞同样面临缺水的困扰,据栖霞市西柳村村民衣师傅透露,该村上世纪90年代初曾开挖过一口水井,但由于水井仅十余米深,大旱之下已打不出水,许多村民自掏腰包在院中打井。“我们家前段时间打了一口六十米深的水井,花了七千多元,虽然破费了点,但至少有水浇地了。”衣师傅说。 记者联系到栖霞当地一家打井公司,据经理王瑞生介绍,该公司有4个打井队,近两个月来,每个队平均一天要打1-2口水井。“以一口五十米深的水井为例,工程费约为六千元,车辆行驶以及打井机械的燃油费均由村民承担,最近确实赚了不少钱,”王瑞生说,“不过我还是希望旱情能早日缓解,因为这种钱赚得并不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