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卖掉10袋。”10月16日,吃午饭的空儿,阮振强860元到账。没有线上专营店,没有线下专门宣传,一个多月的时间,阮振强种的20亩小米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大半。 阮振强是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北黄崖村人。小米销得这么好,是阮振强人好,小米种得好,也因为他家位置好——处于“十八里谷道”的核心区。 北黄崖村地处泰山北麓,和南黄崖、中黄崖村比邻而居。山地起伏不平,老辈人开荒种地,大的地块三四亩,小的地块还不足1亩。土地金贵,也没水浇条件,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又好,非常适合耐干旱的谷子及其他杂粮。就这样,代代相传,精心种植,奠定了黄崖小米的底气。 201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阮振强回到家里,流转了100亩山地,和妻子高梅注册成立长清嘉睿家庭农场,接过祖辈种植小米的接力棒。单一种植小米一定不行,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阮振强和媳妇一商量,决定走观光旅游+采摘的路子,用美景和美食吸引游客。 说到美景,阮振强最骄傲的是:黄崖村地势高,环境好,没有任何工业项目,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体山林风貌。这美景不但好看,还很“实用”——山上十八万亩生态林中有无数鸟,以谷子中的害虫为食,因此村里种谷子根本不使用防鸟网和杀虫剂。除了这些,阮振强种谷子更是下了不少功夫:每年春节刚过,他就会到附近的畜禽养殖场运来粪便,发酵腐熟后铺到地里一层;谷子的品种,选择的是省农科院最新推出的“金谷一号”;收获时,不再使用联合收割机,而是手工一穗穗割下来再进行机器分选。 除了精心种植谷子,阮振强还用心布局农场的果树品种、打造可循环的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努力,家庭农场的80亩果园,三月花飘香,四月桃上糖,5月中旬桃子就可以采摘了,春雪,油蟠、黄桃、东莱仙桃、金秋红蜜等七八个品种陆续成熟,一直到11月初。除了桃树和谷子,阮振强还少量种植了苹果、柿子、山楂、猕猴桃、核桃等树,养殖了非洲雁、鸽子、本地鸡……春天赏花,夏天纳凉,持续半年之久的采摘,让游客纷至沓来,也让游客几乎目睹了谷子生长的全过程。游客来了,阮振强几乎都当成亲戚朋友招待,杀只鸡,拌个野菜,炒个鸽子蛋……阮振强的热情和实在,让游客禁不住主动添加他的微信,回去还念念不忘时常翻看他的朋友圈。几年下来,阮振强夫妻俩微信朋友圈人数到了1000多人。 “他两口子真实在啊!种啥都让人放心。”刚刚购买了10袋小米的长清区供电局的王先生说。 阮振强的小米卖得快,北黄崖村1000多亩小米也销售得很好,靠的也几乎都是朋友圈。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明介绍,黄崖小米这几年在省市小米品鉴会上屡次获奖,去年镇里以黄崖三个村为核心,连同周边八九个村一起打造“十八里谷道”项目;今年镇里成功召开了全国杂粮现场会,大大提高了当地小米的知名度。“政府支持,像阮振强这样实实在在种小米、发展农业的村民会越来越多,我们黄崖小米名气也会越来越大。” (来源:农村大众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