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猕猴桃根腐病为毁灭性真菌病害,能造成根颈部和根系腐烂,严重时整株死亡。绝大部分病株是由于施肥与灌水不当,造成根系活力下降,从而受病菌侵染所致。
症状
多种病原可导致根腐,不同的病原引起的根腐病症状不同。发病初期根系皮层腐烂,后期为害木质部。
(1)蜜环菌引起的根腐病症状:初期在跟颈部皮层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后皮层变黑,韧皮部易脱落,木质部变褐腐烂,有酒糟味。后期病斑逐渐向下蔓延导致整个根系腐烂。潮湿时病部组织内充满白色至淡黄色的扇状菌丝层,病组织在黑暗处可发蓝绿色荧光。后期有时在病根上产生成丛的蜜黄色小伞状担子果。地上部树叶变黄脱落,部分枝条干枯乃至整株萎蔫枯死。
(2)疫霉属真菌引起的根腐症状:病原先从根尖或者跟颈部侵入,然后逐渐向内部扩展,5月份开始发病,初期叶片生长减弱、变黄,叶片卷曲、变小,轻者须根长势弱,重者主根皮层腐烂;严重者7月份开始早期落叶,8月份个别植株叶子全部掉落,甚至整个病株枯死。
病根 正常根 猕猴桃蜜环菌根腐病根与正常根比较图
猕猴桃疫霉菌根腐病病根(Phytophthora sp.)外部症状 猕猴桃疫霉菌根腐病(Phytophthora sp.)外部症状 病原
(1)蜜环菌(Armillariellea),属担子菌门蜜环菌属。子实体丛生,菌盖蜜黄色,担孢子单孢无色,近球形。
(2)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属卵菌门疫霉属。孢子囊呈柠檬形,有乳突,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发病规律
蜜环菌以菌丝或菌索等形式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随耕地或地下昆虫传播,可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根系;疫霉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转暖后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助风雨或者流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组织。
根腐病一般4~5月开始发病,7~9月是严重发生期,10月以后停止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扩展流行迅速,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会加重病害的传播与扩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雨季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定植不宜过深,施肥要施腐熟的有机肥。严禁把未经熟化的生粪施入猕猴桃园内,以免招引各种地下害虫,影响肥效的发挥。园地要选择在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上。已建在黏土地上的猕猴桃园,要深耕、掺沙改土。
(2)化学防治:树盘施药在3月和6月中、下旬,用60%代森锌0.5kg加水200kg灌根。防治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