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春耕高峰期,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一些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及普通农民的担忧。化肥价格大涨,而粮食价格不涨,成为目前化肥市场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安徽阜阳的彭军在江苏丹阳市司徒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粮食,今年化肥价格大涨,他觉得难以承受。散装尿素去年开春时每50公斤仅80多元,去年9月只有73元,目前涨到97元;复合肥每50公斤涨了30元左右。据彭军测算,一年种一季稻和一季麦,每亩用50公斤尿素、100公斤复合肥。按照目前的化肥价格,种粮食一亩地一年起码多花80元。 江苏太仓种粮大户王得军的成本账是,500亩地大约需要50吨复合肥。同样的土地、施肥量,按每吨2200元计算,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74万元的化肥支出,每亩地增加成本74.8元。也就是说,今年50吨复合的价格相当于去年67吨复合肥的。 河南信阳息县柳学友是最早承包土地的农民之一。包地16年,目前流转土地1.6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被誉为“河南粮王”。柳学友坦言,现在是种粮人最困难的时候,粮价低、卖粮难,很多人支撑不下去。柳学友表示,2016年他认识的种粮大户有70%效益不好,有些人一亩地赔了一二百元,不少种粮大户选择另谋生路。“土地承包费、雇佣村民的工资和农资等费用近年来都在增加,今年农资价格就涨了30%左右。”目前,柳学友承包一亩地成本近千元。 那么,如何化解肥价与粮价的矛盾呢? 笔者认为,主要依靠两点: 一是化肥生产厂家要自律,不要进行市场炒作,保持合理价格。化肥为农业服务,如果价格过高,农民亏损,都不愿种田了,化肥还卖给谁呢? 二是农民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多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同样是小麦,品质高的小麦比普遍小麦价格每公斤要高出0.6元以上,收购价最高时每公斤超过2.6元。种植普遍小麦的农户不少赔钱,而种植高品质小麦的农户每亩纯利润能达到200元左右。据了解,在山西,种植同样面积的杂粮比种植小麦、玉米投入少50%,收入高24%。今年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有些地方推广应用“双套袋”技术,即采用塑膜袋+纸袋进行果实套袋,对于提高商品果率,促进果面着色,增加果品附加值收效较好。 还有些地方,尝试不套袋栽培,即通过各种栽培措施,使不套袋果在农药残留、果面光洁度、果实着色等方面达到套袋果实的水平。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使生产的苹果口感优于套袋果。当然,在国内要大面积应用不套袋生产优质果技术,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是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