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大蚕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又叫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鳞翅目,大蚕蛾科,为害苹果、梨、葡萄、枣、桃、樱桃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1条,触角黄褐色羽状。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1条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卵扁圆形,初为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黄绿色,粗壮,体节近六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八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蛹椭圆形,紫黑色。茧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绿尾大蚕蛾成虫 绿尾大蚕蛾卵 绿尾大蚕蛾幼虫 绿尾大蚕蛾茧蛹 [为害症状] 幼虫食叶,初孵幼虫群集取食,二、三龄后分散,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 [生活习性] 北方一年发生2代,南方3~4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枯草内越冬。北方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为第一代成虫发生期。第二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不需单独防治,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即可。 (摘自《梨树病虫害防治与诊断原色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