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果业通网 首页 果业专刊 专题综述 查看内容

烟台苹果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7-3-12 10:24 2393 专题综述 小小编辑 评论(3) |原作者: 马德功 |来自: 烟台果树矮化技术协会会刊2016年第一期

烟台苹果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烟台市果茶工作站  马德功

烟台是多种落叶果树的适宜栽培区,以苹果、大樱桃和莱阳梨驰名中外,特别是苹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决定住贡献。但烟台苹果产业与世界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笔者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烟台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上的差异

目前全世界先进苹果产业的从业者,都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资源的保护式利用、劳动者保护、质量安全、统筹科学规划等相结合。而本市除了近几年开始重视质量提高和质量安全外,整个产业各个环节唯一真正贯彻始终的就是经济效益,其余与人类安全生产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许多环节都被忽略。

2、产业化水平低

全市苹果产业的相关环节严重脱钩,分散决策、分散发展,有时互相坑骗。市场调研、信息采集多是蜻蜓点水,发布的信息多是一孔之见,往往与现实相悖。相关的科研、教学、生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技人员,多数情况下只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技术方案,很少有统筹全面的科学可行方案,供从业者们在决策、施工和运营中使用,形成了目前的苹果产业实际上的有业无化格局。

3、种植模式落后

烟台1871年引进西洋苹果,最初生产上大多采用乔砧稀植,前7 ~8年土地利用率低,产出率更低,管理好的11~12年开始进入初盛果期,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总体上较差。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栖霞市的果树科技人员,集多人的智慧,共同创造了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现了乔化、短枝型品种、矮化中间砧苹果的3年开花、5~6年丰产,推动了烟台市苹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这套技术的核心是:研究出了 “苹果周年整形修剪技术”,将苹果树的促花技术在前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时定量的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时至今日,烟台苹果的主要栽培模式仍然沿用的是乔化稀植、密植和短枝型与矮化中间砧密植栽培,而世界先进苹果生产国已经全面推广矮化自根砧的模式。

4、管理技术落后

整形修剪技术繁杂,劳动效率低。首先,乔化稀植情况下推行的整形修剪技术,难以实现建造优质丰产树形和早实丰产的统一,且操作繁杂、不便掌握,果品产量不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机械作业、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下。利用乔砧加人工控制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短枝型品种的密植栽培,前期丰产可以实现,在进入盛果期后,容易产生严重的郁闭,通风透光差,从而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管理费力,不能机械作业,成本高。而利用矮化砧木作中间砧木的密植园,由于选用的树形和整形修剪技术不对,虽然前期能够实现早果丰产,但大多数都在成龄以后趋向乔化,产量、质量难以维持和改善,形成了与乔化砧人工矮化,利用短枝型品种矮化栽培的类似局面。

5、盲目施肥、滥用农药

果农为了获得高产盲目施肥。据调查测算,速效氮、磷、钾肥的年施用量达到了苹果先进生产国的5~8倍,而有机肥的施用量不足其1/5。滥用农药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惊人的浪费和严重的化肥污染,给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建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土壤肥力水平却逐年下降,板结酸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食品的安全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6、土肥水管理方式落后、机械化化水平低

果园大多以清耕为主,人工和自然生草技术没有推广开,加快了土壤的贫瘠速度,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有机肥、化肥的集中穴施,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据有关专家研究:烟台果园速效氮的利用率18%~21%,远低于肥料撒施的利用率。果园灌水仍然是大水漫灌,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加重了土壤养分的淋失,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在生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低,大多数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一般每个人仅能管3~5亩,而发达国家一个人能管50~60亩。

7、品种培育和优质苗木繁育水平差

优质良种的培育是烟台苹果产业的短板,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芽变选种的方法,成功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但从本质上讲,也只是对原有品种某些性状的优化改良,因此,烟台的苹果品种更新,实际上一直在依靠外国,并且同一品种乱起名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没有优质苗木的繁育和认证体系,乱育苗、乱定苗木等级的现象十分普遍,苗木质量低下,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瓶颈。

 8、基层服务体系瓦解、技术服务严重缺失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基本国策的确立和落实,果农分散自主经营将保持长时期的稳定,加上其经营多样性的影响,迫切需要政府给其提供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而目前烟台市范围的果树服务体系,除了市县两级尚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外,乡村两级早已瓦解,农药、化肥经销商成为给农民种植管理果树提供技术方案和方法的主体,对盲目施用化学肥料和乱用农药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对策

当前,烟台苹果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要使烟台苹果在品质和产量方面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笔者仅从生产领域,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1、加强科技攻关

 新世纪果业发展的核心是质量,关建是科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栽培管理、保鲜贮藏、加工营销等方面的配套技术与起步晚的其他果区相比,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陕西等苹果新区势头却很猛,如果在技术方面再与我们拉近距离或者超过我们,那么,烟台苹果业在竞争中将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应加强科技攻关,保持技术优势。具体工作中应着力以下几点:加强苹果品种、砧木的引进、培育和选优,形成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良种、良砧组合;加强矮砧苹果培套技术的研究推广;根据国际市场标准,制定出各类苹果品种的分级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检测方法;进行果园土壤有害物质降解技术的研究。

2、建立规范化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良种壮苗是苹果优质丰产最重要的基石,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砧木资源圃、采穗圃、良种繁育圃培套的规范化的繁育基地,按照省里颁布的标准繁育矮化自根砧、中间砧、乔化砧壮苗,所用的砧木和品种都应事先进行脱毒,并定期检测,确保苗木无毒。在此基础上创立自主品牌,苗木出圃时有商标、生产地址、品种、规格等标签。同时坚决杜绝重茬育苗。砧木繁育圃、采穗圃、苗圃要做好病虫防治,达到苗木出圃无病虫害。建议借鉴林业厅的做法,通过省人大立法,对苹果苗木繁育实行许可证制度,以规范苗木市场。

3、推广新的种植模式

利用矮化砧木嫁接优良品种、培套立柱、支架、肥水一体化设施,实现苹果密植栽培,是全世界苹果生产者广泛采用的种植方式,具有通风透光好、产量高、品质好、劳动强度低、生产率高、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更新,无重茬障碍等诸多优点。这种模式在烟台试栽已经获得成功。2011年定植树,2012年亩产量:富士773. 5公斤、金冠1250公斤;2013年亩产量:富士1550公斤、金冠2000公斤,富士果形指数平均0.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2012年,试栽树经受了胶东地区有史以来最低气温的考验(-19 8)。在烟台市,凡是水源充足的地方,无论什么样的土壤,经过局部改良,都能够进行矮化密植栽培。如果能配套肥水一体化设备更好。平泊地栽植时,提倡起低部宽1米、高30~40cm的垄,然后垄上做畦;丘岭山地,提倡梯改坡。

水源不足的土地,可以利用矮化中间砧苗木建园,但必须对整形修剪技术。做根本性变革,原因是这种栽培模式是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过渡的一个中间类型,管理技术稍差,特别是整形修剪方法不当,就会使树体乔化。基本没有水源保证的山岭薄地仍然可以实行乔化栽培,也必须对整形修剪技术做根本性的,以实现早果丰产,并为相对的管理方便和持续的优质丰产奠定基础。

4、推广新的整形修剪技术

整形修剪是为了建造有利于优质丰产的树体结构,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尽可能多的获得高质量的果实。矮化自根砧果树应选用细长纺锤形;壮苗建园的1~2年生树,要基本完成整形。矮化中间砧树应选用自由纺锤形,3年内完成整形。乔化砧树应选用自由松塔形,4年内完成整形。中间砧和乔化砧树,在整形修剪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好促萌、开角促花措施,确保早果,这是整形成功的关键,值得特别指出地是:适时、适度的运用好环切、环剥对促花十分有效。特别是红富士苹果,当树势中庸偏弱时才容易获得高产、稳产。适度的环剥或环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根系,这与运用农业、物理措施进行的限根栽培对根系的影响类似。关键是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有关专家的研究曾指出:将30%的苹果根系置于水肥充足的土壤环境中能发挥100%的根的功能。栖霞市连续20年适度环剥、环切的果树仍能够正常生长结果。其对枝干轮纹病的发生、发展根本性、决定性的影响。

5、更新土肥水管理方式

推行果园行间自然生草或人工生草,定期刈割,覆盖树冠下,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减少土壤水分、温度变化;采果后或春季地面撒施有机肥料。要以土壤分析和叶营养诊断为依据,确定化学肥料用量和种类,坚持少量多次,配套肥水一体化的果园,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无肥水一体化设备的,在降水或浇水前地面撒施,同时应根据需要做好根外补肥。提倡滴灌和微喷。

6、抓好现有果园的技术改造

加强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改良与优化。苹果树生长的土壤内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由于果树的多年生,其代谢物中毒素的累积和有害线虫以及人们耕作与施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从而影响树体的发育和果品品质与产量。因此,在保证有机肥足量的情况下,采用国内外已有的新技术,搞好土壤生态系统的改良与优化,并提高ph值。

加速郁闭园改造,解决果园光照不足问题。调查表明,烟台优质苹果园生长季平均亩枝量为9.2万条,透光度为22.8%,绝大多数果园处于不同程度的郁闭状态,枝量过大、透光度太差,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管理又极不方便。对这批郁闭园的改造已成为提高苹果质量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具体改造措施是:亩栽90株以上,树势旺、抱头生长的园,以间伐为主,保留的树拉枝开角;亩栽90株以下的园,可采取疏大留小、疏下留上、疏老留新的方法,改造成自由纺锤形。

ƒ实行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果实的食品卫生标准达到国际水平。应重点抓好以下措施:搞好果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使用好育果袋;果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施用农药,重点推广应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含除草剂)

7、抓好老果园更新

2030年,全市有200万亩左右的苹果园需要逐步更新,主要推行轮作倒茬的方法进行,一般要求将老果园伐除后种植粮油作物或牧草,3年后再建成矮化密植园。

8、加强人才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

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能力的苹果产业化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是苹果产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要采取大专院校学习、出国深造等方法培养一批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同时要做好当班果树科技推广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在搞好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下大力抓好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3)

引用 乔新刚 2017-6-23 20:46
菊东篱:原来山东烟台苹果产量高是用超量大化肥充起来的,以后可要大量减少大化肥的用量呢,否则迟早会砸了牌子。
你肯定不是山东人;!你没到过山东烟台!希望你来看一看,一切有我招待,我们不是大化肥果!多说无益:!
引用 cnm 2017-6-6 18:49
我一直说山东水果基本上是化肥果,有的果友和我抬杠,现在山东自己的科技人员都承认是施化肥的了
引用 菊东篱 2017-6-6 11:37
原来山东烟台苹果产量高是用超量大化肥充起来的,以后可要大量减少大化肥的用量呢,否则迟早会砸了牌子。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04:34 , Processed in 0.387430 second(s), 2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