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dlovezx 于 2014-5-28 10:34 编辑
苹果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苹果疫腐病又称实腐病、茎腐病,是近几年苹果园发生的严重的灾害,特别是密闭果园,湿度大,通风透光差,发病严重。2013年5月27日烟台各县市均下了大雨,由于雨后果园高湿、高温造成的果实疫腐病,在莱州、海阳、招远等地严重发生。 一、发病症状 疫腐病主要危害果实、根硕及叶片。果实受害后果面产生不规则形,深浅不一的暗红色病斑,边缘不清晰成水渍状,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及全果。有时病斑部分与果肉分离,表面呈白蜡状。果肉变褐腐烂后,果形不变呈皮秋状,有弹性。病果极易脱落,最后失水干缩成僵果。在病果开裂或伤口处,可见白色棉毛状菌丝体。苗木及大树根颈部受害时,皮层呈褐色腐烂,病斑环割后,地上部枝条发芽迟缓,叶小色黄,最后全株萎蔫,枝干枯死。叶片受害产不规则的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水渍状,多从叶边缘或中部发生,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使全叶腐烂。 二、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t Cohn)Schrot,属于鞭毛菌亚门。无性阶段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可直接产生芽管或形成游动的孢子。在菌丝中部可以产生厚峘孢子,其存活的时间更久。病菌的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疫腐病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最低为10摄氏度,最高位30摄氏度,温度超过35摄氏度以上经较久的时间即逐渐死亡。 三、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腐疫病菌以卵孢子、厚峘孢子或菌丝体随病组织在土壤里越冬,在适宜条件下,土壤带菌量 逐年累积增多。每次较大降雨后,都出现一个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果实整个生长期均能受疫腐病的侵害,雨水大的年份发病重,雨后高温也是疫腐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疫腐病主要危害树冠下部果实,一般接近地面的果实先发病,树冠下垂枝多,果园或局部小气候湿度大,疫腐病发生重。在土壤积水的情况下,如果苹果树根颈部有伤口,病菌可通过伤口侵染皮层,造成根颈部腐烂。
四、果实疫腐病的防治 1. 疫腐病在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所以清除病残体,及时清理落地果实,并摘除树上病果、病叶集中深埋时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 2. 由于疫腐病菌是以雨水飞溅为主要传播方式,所以果实越靠近地面越易受侵染而发病,距地60厘米以下的果实发病最多,一般最高不超过1.5米,适当采取提高结果部位和地面铺草等方法,可避免侵染,减轻危害。 3.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排除积水,降低湿度,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有力的控制病害发生。 4. 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乙磷铝800倍。
五、根颈部疫腐病的防治 应采取预防为主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根颈部发病还未环割的植株可在春季扒土晾晒,刮去腐烂变色部分,并用石硫合剂或者福美胂消毒伤口,刮下的病组织烧毁,更换无病新土,复土的高度应略高于地面呈倒锅形。翻耕和除草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根颈部。必要时进行桥接,可促使提早恢复树势,增强树林的抗病性。
本文摘自《烟台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