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红富士’苹果着色不好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红富士’苹果以其鲜亮的外观、独有的风味和耐贮性,几十年来在市场上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栽植,是世界著名的苹果品种。但2013年我国大部分果区‘红富士’在成熟期出现了严重的着色慢、着色差的现象,脱袋后1周,甚至半个月都不见上色,直到采收全红果率仅30%-50%,平均单果着色度为40%,降低了套袋的增值作用,挫伤了果农积极性。我们经调查分析认为,除栽培管理因素外,主要是苹果成熟期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造成的。
1 气候因素 1.1 温度 一般认为,苹果生长的最低温度为5摄氏度左右,最适合温度13-25摄氏度,最高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果实着色期平均气温13.8-18.5摄氏度,昼夜温差大与10摄氏度,才有利于增糖增色。但夜晚温度过高,大于17摄氏度时,呼吸消耗大,糖分积累差,着色也差。采收前15-20天气温对果实着色程度影响很大。总之,成熟前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有利于着色。
1.2 光照 ‘红富士’苹果喜光,光照充足可促进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积累多,有利于着色。当冠内光照强度相当于自然光照的60%以上时,果实着色良好,小于60%着色不良。
1.3 水分 苹果生长期需要适宜的水分和空气湿度,既不耐涝、也不耐旱。果实着色期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低于50%为干旱。以年降雨量500-1000mm为宜。水分过多(雨多或后期大水漫灌),树势过旺、新梢生长旺,抑制果实着色,含糖量低。持续高温干旱,着色慢、着色差。201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降雨少,为历年来最低,这种干燥空气极大影响了果实着色。
2 栽培管理因素 2.1 施用氮肥过多 氮素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过多的氮会造成果皮退绿慢。另外,氮可与果实内可利用的糖合成有机氮,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使含糖量降低,不利于着色。氮过多,枝叶旺长,透光差,不利于着色。有机肥施入不足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果实着色差。果实生长后期磷、钾肥施用不足的,果实着色慢、着色差。
2.2 果园密度大,负载较大 果园密度较大,树形与修剪不配套,单位面积留枝量过多,果园郁闭,光照差,着色难。另外负载过多,营养不足,着色不良。
2.3 摘袋时间、方法不当 有的果农为抢价钱,套袋果摘袋过早,有的9月上旬,有的甚至8月下旬就摘袋,致使果子返青,难上色。 摘袋过晚,果子受光时间短,果实在袋内果面发黄,着色慢,色暗。另外有的果农一次性摘袋,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地区遇高温日照天气一次性摘袋,日灼果率高达40%。
2.4 采收过早 早采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苹果外观、内在品质影响很大。据调查,‘红富士’苹果早采20-30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正常期采收下低2%-3%,口感较酸。而且常温下贮藏果实硬度下降快,易发绵腐烂,易腿色,易发生虎皮病。
3 解决措施 3.1 选用易着色品种 ‘红富士’苹果着色难易主要由品种遗传基因决定,因此,较难着色的适生区要选易着色红富士品系。但对于易着色的苹果品种在易着色区要防止着色过浓;对不易着色的品种要通过栽培措施促进果皮花青苷的合成而增加着色。
3.2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合理喷肥 采取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羊粪、鸡粪、人粪为主)、果园行间生草、株间覆草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之达到2%-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保水保肥性能,促进果实着色。另外,多施磷钾肥,9月以后控氮控水,都有利于着色。9-10月,果实接近成熟着色时,每隔8-10天喷施叶面肥,有利于着色。9月至采收前若高温干旱无雨,可每隔一天傍晚(17:00左右)树上喷洒清水,增加果园空气湿度,提高昼夜温差,增加糖分含量,促进果实着色。
3.3 巧灌水 春夏干旱少雨,适量巧灌水,可株行间错开灌,提高叶功能,促进果实膨大、着色。果实着色前和除袋前遇天气干旱,可分次少灌(一般以土壤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可),有利于着色,减少裂果。除袋后灌水,果实皱口和梗裂比率明显增加。
3.4 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对郁闭园通过间伐和大改形,疏除过低主枝、重叠枝、轮生枝,666.7平方米留枝量8万左右。调整树体结构,将低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冠下透光率15%,行间梢头距80-100厘米,株间交接率小于10% ,做到枝枝见光。另外重视修剪,拉枝开角。8-9月,对郁闭园粗大枝采用“连三锯”拉枝110-120度,缓和树势,打开光路。疏除主枝背上直立旺枝,内膛、剪锯口萌蘖枝及离树干10厘米内把门枝,疏除树冠外围徒长枝,增加树体贮藏养分,从而促进着色。
3.5 适时摘袋 西北果区‘红富士’苹果摘袋以9月下旬为宜。若有降雨,以雨后摘袋为好。东南部低海拔果区最迟应在10月5日前摘完,分2次。双层纸袋先摘去外袋再过3-4个晴天摘去内袋。单层纸袋应先将袋底部撕开,过3-5个晴日再摘袋。一般‘红富士’采前15-20天摘袋较适宜。为避免摘袋后药物刺激果面,尽量在摘袋前喷药为好。
3.6 人工辅助增色 摘袋后3-5天摘去贴果叶、遮光叶,树冠上部叶、外围果实5厘米内的叶片。注意保留叶柄。摘叶不能过早过多,摘叶量为全树总量的10%-15%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否则影响花芽分化。摘袋后4-8天转果,将果实转180度,阴面转阳面,15-20天内阴面也会全着色。转果应在阴天、多云天,或晴天早晨、傍晚进行。中午摘袋易发生日灼。摘袋后,立即在树盘铺银色反光膜,能使树冠下部0.5-1米半径冠内反射光比对照树增加5倍,下垂果萼洼着色率达98%,全红率达85%。脱袋后喷激素类药剂虽然对促进着色有一定作用,但果实容易发绵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