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提高果品食用安全性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果品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者为生产高品质果品,长期依赖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导致果品农残污染严重,既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也制约果品出口,果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利用天敌和害虫之间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关系,以及果园内微生态环境的调节,认为创造或改变条件,扶益抑害,保护天敌,有效抑制病虫的发生,替代或部分替代了化学防治,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使化学农药的用量下降30%,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品食用安全性。
1 农业调控措施为基础 1.1 加强土肥水管理,保持树势,提高抗性 增施有机肥,配施微肥,平衡肥料供应;合理负载,维持树势,提高抗病耐虫能力。
1.2 清园 休眠期清园,对来年病虫发生有控制作用。清除残枝落叶、僵果,剪病虫梢,刮老翘皮,并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褐斑病、白粉病、叶螨、金纹细蛾等病虫越冬基数。树干涂白,灭菌除虫,提高抗寒性。
1.3 深翻树盘 冬前深翻树盘30--40厘米,破坏土壤中越冬的桃小、金龟甲、梢夜蛾等害虫生存环境,加速其死亡。
1.4 改形拉枝修剪,抑制病虫 夏秋季结合开张角度剪除稠密拥挤枝,改善通风透光,抑制早期落叶病、炭疽轮纹病、叶螨、卷叶蛾等病虫害的发生。通过提干、开心、间伐、稀枝修剪来改善通风透光,亩留枝6万-8万条,抑制病虫发生。
1.5 人工消灭 剪除病虫枝梢,刮老翘皮,冬季人工捕杀越冬害虫等。也可果园放养鸡来捕食果园害虫。
1.6 净化果园周边环境 铲除果园周边杂草杂木,清除果园周围的花椒、刺槐等围栏,尤其是刺柏等转主寄主植物,杜绝病虫转主传播,抑制病虫发生。
1.7 果园种草 果园行间种植三叶草、黑麦草可以招引瓢虫、草蛉、捕食猎蝽,捕食螨、步行甲等众多天敌。据调查,种草后果园节肢动物栖息指数由原来的0.1增加到0.25以上,可对害虫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1.8 保护天敌 减少有机磷、菊酯类等广谱杀虫剂的使用,保护天敌,扶益抑害。
2 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体 2.1 以菌治虫 2.2 以虫治虫 2.3 生物制剂的应用 2.4昆虫性外激素 2.5 杀虫灯 2.6果树诱虫带 2.7 粘虫板、防虫网,育果袋 2.8 糖醋液
3 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助 在农业和生物物理措施的基础上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3.1 化学农药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① 准确测报,适期喷施:结合田间监测预报,当虫害发生到一定数量(程度),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喷药防治; ② 对症选药,适量用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用允许使用的最佳有效农药品种,尽量少用限制农药,杜绝使用禁用农药。成龄果园每亩用药液150-175千克,喷雾时叶片正反面着药均匀,树体表喷湿润而不滴药为宜。 ③ 合理混配,交替用药: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不仅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而且能起到兼治多种病虫害的作用。但要做到:药剂混合后,不降低药效,不增加毒性,对果树安全,成本合理。 ④ 安全用药,保护天敌:选用高效低毒,对人、畜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采用对天敌比较安全的施药方法,如涂树干、灌根、地面处理、挑治等方法;尽量避开天带的繁殖高峰期施药,减少用药次数。
3.2 合理配套防治 采用“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生物物理措施为主体,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果园病虫绿色管理技术体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物理防虫器具相配套,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物理防虫器具替代化学防治;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社区或区域化统一技术、统防统治,以提高防效,以防病虫害相互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