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大梨 +关注 已有365人关注
开启左侧

[建园] 梨园的规划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果业通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4-4-14 14: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梨园的土地规划
        梨园的土地规划应保证生产用地优先的地位,并使各项服务于生产的用地保持协调的比例。一般各类用地的比例为梨树栽培面积80%~85%,防护林5%~10%,道路4%,绿肥基地3%,生产生活用房屋、苗圃、蓄水池、粪池等共4%左右。
        1.梨园小区的规划 梨园小区又称为作业区,是梨园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为了方便生产二而设而立的。一般情况下,应满足下列要求:同一小区内气候及土壤条件应当基本一致,以保证同一小区内的管理技术内容和效果的一致性;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有利于防止梨园水土流失,有利于发挥水土保持工程防侵蚀效果,有利于防止梨园风害,有利于梨园的运输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给水、排水。日本在规划山地梨园小区时,其长边长度的限制因子主要取决于田间作业的高速自动喷雾器的水箱容量和石灰撒播机的物料箱容量,如农药及肥料的补充点设在短边的两端,即在短边的两端都可加药和肥料时,长边可采用300~400m,如在一端补充时,则其长度应减半。
        2.梨园的道路规划 好的道路系统是梨园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化梨园的标志。道路应与小区、防护林、排灌系统等统筹规划。大、中型梨园的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小路组成。主路应位置适中,贯穿全园,路面宽应在6~8m左右。山地梨园的主路应环山而行或呈“之”字形,纵向路面的坡度不宜太大。支路常设置在大区之间,与主路垂直,宽4~6m左右,以并行两台动力机械为度。小型梨园为了减少非生产用地,可以不设主路与小路,只设支路即可。平地或沙地梨园,为减少道路两侧防护林对梨树遮阴,可将道路设在防护林的北侧。主路与支路两侧,应按排水系统设计,修筑排水沟,并于梨树行端保留8~10m机械、车辆回转地带。
        3.辅助建筑物规划 梨园经营时间较长,是一个完整的生产企业,需要规划和建筑必要的管理用房和生产用房。
        4.绿肥与生产基地规划 为了实现以园养园的方针,实行果畜结合,综合经营,建立绿肥与饲料基地,开辟梨园稳定的有机肥源是必要的。实际上果、畜两业常常结合在一起,种草(饲料、保持水土)→养畜→肥料→梨园→种草。这一有效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连,提高了梨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值得提倡的优化模式。
(二)梨园防护林设计
        1.防护林的作用 梨园防护林对改善梨园的生态条件,减少风、沙、寒、旱等的自然灾害。保证梨树正常发育和丰产优质有明显的作用。
        (1)降低风速减少风害 设立防护林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减少风力,使大风转为微风,秋季可以避免大风造成大量落果。梨树生长季节微风可以补充梨园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促进叶面蒸腾和根系的吸收,减少辐射霜冻的威胁。
        (2)调节温度和湿度 梨园防护林对改善梨园的小气候环境、调节温度和湿度都有明显的作用。在春季可以减轻晚霜对梨树的伤害,夏季可以使梨树避开高温对梨树的不利影响,秋冬季可以提高梨园内的温度,有利于梨树的生长发育。
        (3)保持水土、防止风蚀 山地鸡丘陵梨园营造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冲刷。防护林落叶后分解腐烂,既可以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保护地面防止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侵蚀。据测定,1㎏枯枝落叶可以吸收2~5㎏降水。饱和后多余的水分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在风沙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梨园。
        (4)有利于蜂虫活动,提高授粉效果 蜜蜂活动受风力的影响很大,赵锡如在1981年观察发现,当春季风速小于0.5m/s时,蜜蜂出现数量多,飞翔的距离远;风速达到1.5m/s时,蜜蜂出现的数量少,飞翔的距离近;当风速达到3.4m/s时,基本无蜜蜂出现。2003年我们在胶东地区发现,日本角额壁蜂在梨园授粉时,遇到风力大的天气,壁蜂就会停止采粉并大部分失散,严重时会一个不剩。
        2.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尽可能利用当地品种。
        (2)生长迅速,枝繁叶茂。乔木要求树种高大,寿命长,防风效果好;灌木要求枝多叶密。
        (3)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根蘖少,对梨树生长发育影响小。
        (4)应该与梨树无共同的病虫害,且不是梨树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如桧柏类是梨树锈病的中间寄主,梨树的锈病的多年生菌丝体在其上病部越冬。
        (5)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用作架材、造纸、建筑原木及其他加工材料等。
        现将目前梨园常用的适宜作防护林的树种介绍如下:
        乔木树种:速生杨系列品种(107、108、109、110、2025、2050、2001、46、69、三倍体毛白杨、84K、美荷杨、鲁青杨、抗虫杨等)、旱柳、泡桐、山定子、合欢、板栗、白蜡、臭椿等。
小乔木或灌木:刺槐、紫穗槐、荆条、酸枣、花椒、枸杞、女贞、枳等。
        3.防护林带的结构及效益 防护林带可以分为稀疏透风林带和紧密不透风林带两种类型。
        (1)稀疏透风林带 据测定,稀疏透风林带向风面保护范围约为林带高的5倍,背风面约为林带高的25~35倍。但以距林带高10~15倍的地带防护效果较好。瑞士观测表明,均匀适度的透风林带,北风面林带高度30倍以内地带,平均降低风速28%。稀疏透风林带还具有排气良好,冷空气下沉缓慢,辐射霜冻较轻,梨园积雪、积沙较均匀等优点。目前各国均趋向于营建稀疏透风林带,适宜的透风度为35%~50%。
        (2)紧密不透风林带 由数行或多行高大乔木、中等乔木及灌木树种组成,林带从上到下结构紧密,形成高大 而紧密的树墙。这种林带存在防风范围小,但在其范围内的防风效果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效果也比稀疏透风林带要好。由于透风效果差,所以冷空气容易在梨园内沉积而形成辐射霜冻,背风面容易积雪、积沙。
(三)品种选择
        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梨园长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土壤条件,表现优质与丰产的统一 优良品种并不一定在各地都适应,而是有一定的适宜范围,但引种后有的比原产地表现要好。如莱阳茌梨,原产于山东的茌平县,明朝引种到莱阳种植,其优良的品质表现为历代贡品,并驰名中外。砂梨原产于长江流域,19世纪引种于日本,后传入韩国,日、韩两国的砂梨出口量自20世纪80年代猛增,其品质表现已经远远超出原产地的中国长江流域。但自90年代末期,山东的胶东地区在全国率先从韩国引种砂梨的优良品种黄金、水晶、华山等;据测定,在胶东地区生产的黄金、水晶灯等砂梨新品种的含糖量,比原产地韩国高接近2度。故此韩国的大批梨园农场主,自2000年开始纷纷到胶东地区投资建园,截止到2004年为止,其种植面积已经接近2000hm2。
        2.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高 梨树种植必须考虑经效益,绝对不可以人云亦云。比如目前在市场上以大果、黄色、晚熟、耐贮藏的砂梨新品种的价格较高,2004年在胶东地区产地黄金梨一级果收购价为2.4~3.0元/㎏,水晶梨为3.0~3.5元/㎏;但黄金梨、水晶梨需要套两次袋,小袋为0.028元/个,大袋为0.0850.125元/个,而且还有一部分果实有水锈、果锈等,实际上即使管理好的果园,其黄金、水晶的商品果率也不足70%。而新高、风水等褐色梨品种,虽然其产地收购价较低,一般为1.6~2.4元/㎏,但其只需要套一次袋,袋的价格一般为0.04~0.07元/个,且其商品果率高。一般的管理水平就可以达到85%以上,好的梨园可以达到90%~95%。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晚熟品种发展面积过大,而早熟品种发展面积过小,在河北、安徽、江苏、四川、河南等省以及鲁西南、鲁西北可以考虑发展早熟品种,如爱甘水、绿宝石、翠玉等。
(四)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
        山地及丘陵地建园,由于原有的植被受到破坏,土壤因种梨树而松散,加之耕作不合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将不可避免。尤其在大雨季节,降水过量形成的地表径流,冲走泥土和有机质,使梨园的土层变薄,土粒减少,含石量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并导致梨树生长势减弱,产量降低,寿命缩短。因此做好梨园的水土保持,是决定山地和丘陵地梨园建园成败的关键。
        1.修筑梯田 修筑梯田是山地梨园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改长坡为短坡,改陡坡为缓坡,从而降低地表径流量和流速。
        2.植被覆盖 虽然在山地和丘陵地建梨园修筑了梯田以及其他水土保持措施,但其阶面和梯壁仍然可能受到降水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2,导致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在进行梨园水土保持规划时,全园的植被都应该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山地和丘陵梨园的顶部配置森林,可以起到防风、涵养水源,保证顶部土壤不受冲刷。
        梨树行间间作作物或自然生草,尤其在降雨季节切忌休耕休闲。间作物应选择经济效益高、枝繁叶茂、防冲刷性能强或可以回归土壤有机质多的植物。也可以结合发展畜牧业在行间种植多年生牧草或青饲料。平地梨园有水浇条件的也应进行生草栽培。
(五)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的灌水、排水方法见“土肥水管理”中的内容。
果业通网--果农朋友的好帮手 www.guoyeto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10:23 , Processed in 0.081564 second(s), 2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