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是育苗工作的最后一环,直接影响到苗木的质量、定植后的成活及幼树期的生长。因此,必须严把苗木出圃各技术环节,确保苗木质量。
1.起苗
出圃前对苗木品种进行核对,抽样调查,统计苗木等级和数量。秋天苗圃地土壤干旱,为避免起苗时根系损伤和起苗困难,提前10d左右对苗圃地浇1次水。起苗时间一般在秋末落叶期至第2年春季萌芽前。秋季栽植或远距离运输的可先起苗,就近栽植或第2年春天栽植的可后起苗。秋季起苗可避免苗木在田间受冻和损失,可秋季栽植或假植;春季起苗减少假植工序。起苗时要分品种进行,机械或人工起苗过程中尽可能多带侧根、细根,保留20cm以上的根系,防止挖断根系或挖的根系过短,并防止苗木损伤或碰破苗木皮层。
2.分级和假植
起苗后,根据苗木高度、粗度、根系好坏及有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等,分成一级、二级和等外。用于出售和定植的苗木必须品种纯正、砧木类型一致,地上部分枝条充实、芽体饱满,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粗度,根系发达、须根多,无严重的病虫危害及机械损伤,嫁接部位愈合良好。当苗木不能及时外运或定植时,必须进行假植。临时性假植时就地开浅沟,将捆好、挂有标签的苗木成捆立于沟中,用湿土埋好根系并高出地面。长期性假植的苗木,需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湿润、排水良好、避风处挖假植沟,或是用湿河沙。假植时将苗木顺沟向一个方向倾斜摆放,摆一层苗埋一层土或沙,使苗木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倾斜的苗木埋土60cm以上,严寒地区要埋土至定干高度以上,回填后沟内不留空隙。较弱小的苗木可全部埋入土中。
3.苗木的检疫
苗木的检疫工作由当地植保部门进行,对确保无检疫对象或虽有检疫病虫而已采取消毒和药物处理措施的苗木开具检疫证明。检疫后的苗木方可长途运输。对苗木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可防止外来苗木带来新的病虫害和本地病虫害进入新的区域。
4.苗木的消毒
苗木包装前应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消毒采用喷洒、浸苗等方法。喷洒多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浸苗可用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浸苗10~20min,或用0.1%硫酸铜水溶液浸泡苗木根部5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苗木的包装
外销或长距离运输的苗木,包装时根部朝向一端,分品种和等级定量50株或100株捆好,对根系及枝梢适当修整,挂好标签,标明品种、数量和等级,根部朝向一端,利用湿锯末将根部空隙填塞以保湿,然后用塑料布包裹,使锯末不外露,再用编织袋将包好的苗木装起来封口,这样包装的苗木可存放或运输7~10d。
6.苗木的运输
大量苗木在长距离运输时最好选择恒温箱式车,装好苗木后均匀洒水,使苗木根部湿润,苗木装满车后最上层铺一层保湿填充物,运输过程中保持温度在0~8℃。在苗木的装车、封车、运输过程中,尽量缩短时间。在装车过程中应尽量将苗木码放整齐,不要过度踩踏。
摘编自《中国果树》2018年第5期“北方地区桃苗木标准化繁育技术”(陈建军,张帆,张雪冰等)
(来源:中国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