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大樱桃 +关注 已有658人关注
开启左侧

[病虫害防治] 大樱桃主要害虫及其防治(一)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老陕牛哥 发表于 2018-4-8 2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甘肃庆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四、绿盲蝽
    绿盲蝽是大樱桃产区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的一种害虫。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大樱桃的幼叶和花果,春季大樱桃花芽开绽后,若虫危害正在展开的幼叶,被害叶形成许多不规则孔洞;大樱桃幼果被害后,由吸吮口溢出红褐色胶状物,以后被害果以吸吮孔为中心,开始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木栓组织,状似果点爆裂,随果实膨大成熟,形成锈疤或硬疗。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0~5.5毫米。雌虫稍大,体黄绿至浅绿色,头短,近似钝三角,复眼黑褐色。触角四节,比体驱短,黄褐色,尖端色渐浓,第二节长约为三、四节的总和。前胸前缘广有脊棱,上有微弱的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暗灰色,体背圆凸,胫节刺黑色,卵散产于植物组织内,长1毫米左右。初产时白色,后成淡黄色,孵化前靠近卵盖基部左右两侧再现两个红色小点。卵形似茄子,长弯曲圆筒形,端部尖,中前部粗,后部渐细,虫共为五龄,初孵化虫短而粗圆,体色浅黄色,取食后呈绿或黄绿色,3龄若虫开始生翘芽,5龄体色呈绿色,体上有黑色细毛,触角淡黄色,末端渐浓,足绿色,跗节未端与爪黑褐色。
(二)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大樱桃树顶芽鳞片内和果园内水分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内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冬卵开始孵化,先危害越冬植物的幼嫩梢叶,4月下旬是若虫盛发期,随越冬寄主的老化,大批2~3龄若虫迁徙到大樱桃上危害幼嫩的梢叶。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5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进入5月下旬后,随新梢老化,成虫开始迁徙到组织幼嫩的植物上危害并在此产卵。以后在园内寄主上危害繁殖3~4代,最后一代于9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10月上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部分成虫开始迁移至果园内,在寄主上危害,并产卵越冬,10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到11月中旬成虫死亡。越冬代成为翌年的虫源。
(三)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卵。冬前或早春清理果园,清除园内及寄主周围的杂草,结合施基肥和冬刨深埋地下,可消灭寄主上的越冬卵。药剂防治。4月中下旬(避开花期)在杂草及树上喷布48%乐斯本乳油12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10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喷布一次48%乐期本乳油12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杀死虫卵。
五、苹果透翅蛾
    又名旋皮虫或粗皮虫。此虫主要危害大樱桃多年较粗的骨架枝,危害后引起流胶,使树势衰弱。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6毫米。全体黑色,具蓝色光泽。前后翅均透明,腹部有两个黄色环纹。卵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体上散生短毛,头、尾部绒毛较长。
(二)生活习性
    此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皮层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开始继续扩大危害,被害部位有红褐色粪便排出。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老熟,老熟幼虫在化蛹前先咬一个圆形的羽化孔,但不咬破表皮,然后吐丝缀粪便,以木屑作茧化蛹,蛹期两个星期左右。6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成虫发生盛期,成虫羽化后,将蛹壳带出一部分,露于羽化孔外。成虫白天活动,产卵于树干或大枝缝隙内,每次仅产卵一粒。7月幼虫孵化蛀入皮层危害,随幼虫成长,使危害部位逐渐扩大。8月中旬以后,开始停止取食。
(三)防治方法
    在树干上发现有褐色粪便时,用小刀挖除皮层下的越冬幼虫。成虫羽化盛期枝干上喷布3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消灭成虫和初孵幼虫。
六、桑白蚧
    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桃白蚧、桑盾蚧等。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枝条上刺吸汁液,主要危害大樱桃二至三年枝,被害处稍凹陷,严重时枝条萎缩干枯,以至整株死亡。
(一)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阔椭圆形,扁平,橙黄色或淡黄色,腹部分节明显,每节侧缘突出呈圆形侧瓣。臀板背面约有60个圆柱形腺管,排成两行。臀针3对。生殖孔周围有5组盘状腺孔。介壳近圆形,背面隆起,白色或灰白色,壳点橙黄色,偏于一旁。雄成虫橙黄色或橘红色。前翅1对,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足细长多毛,腹末有1对针头交尾器。雄介壳长形,背面有3条突出的隆脊,白色或灰白色。壳点橙黄色,偏于前方边缘上。卵椭圆形,橙黄色或淡黄褐色。初孵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褐色。蜕皮后开始化泌介壳。雌雄明显,雌若虫椭圆形,橘红色。雄若虫体型稍大,暗黄色。
(二)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3代,以成熟孕卵的雌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产卵于介壳中的母体下方或后方。小若虫孵出后,从盾壳下爬出,分散到枝条,芽腋及叶柄处定居取食,足失去作用不再爬动。一、二、三代若虫的出现期分别在5月、7月至8月间和9月。雌虫2龄时形成介壳,经过3次脱皮而成熟,卵产于介壳之下,卵量百粒左右。雄若虫只经2次脱皮就化蛹。雄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
(三)防治方法
    冬季或早春,人工刮刷树皮,消灭桑白蚧越冬雌虫体。大樱桃发芽前,全园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中旬第1代若虫出壳期,喷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2%农地乐1200倍液。
七、苹小卷叶蛾
    俗称舔皮虫。幼虫吐丝缀连叶片,潜居缀叶中食害,新叶受害特重,当树上有果实后,常将叶片缀贴在果实上,幼虫啃食果皮及果肉,果肉吃成不规则的片状坑洼。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3~20毫米,全体棕黄色。前翅斑纹褐色,基斑色较淡,中带上半部狭窄,不半部向外侧显著增宽,或下半部分二叉,似倾斜的“h”,端纹扩展到臀角,形成一个暗色三角形区。后翅浅灰褐色,缘毛灰黄色。卵椭圆形,稍扁,直径约0.7毫米,初为浅黄色,孵化前深灰色数十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状。幼虫体长13~17毫米,浅绿或翠绿色,头淡黄绿色,头侧后缘处单眼区上方有一褐色斑纹,前胸盾浅黄褐色,臀木栉6~8齿,蛹体长9~1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二至七节背面有二横列突起,尾端具有8个钩状刺的臀棘。
(二)生活史
    苹小卷叶蛾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枝干的粗皮裂缝。剪锯口、翘皮、或草绳、落叶等处作白色小茧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蛰,4月下旬为出蛰盛期,5月上旬全部出蛰。幼虫出蛰后,爬到新梢上卷叶危害,5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蛹期8~11天,5月底至6月初,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产卵在叶片上,卵期7天左右,7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已全部孵化,幼虫极活泼,一经触动就迅速倒退或吐丝下垂,刚孵化的幼虫,吐丝把两片树叶缀起粘和在一起,在里面食叶肉。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孵化,8月下旬至9月初开始羽化,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出现后2~3天产卵,可持续1~2天,卵期6~10天,幼虫期8~26天,这代幼虫危害不久,即开始作茧越冬。
(三)防治方法
    早春彻底刮除老翘皮,剪除树上的干橛,集中烧毁。5月上旬越冬的幼虫卷叶危害时,以及5月下旬幼虫化蛹时,人工摘除卷叶,消灭幼虫和蛹。在4月中旬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前,及5月中旬越冬代幼虫转叶化蛹前,各喷1次30%灭幼脲3000倍或24%美满悬浮剂6000倍。利用成虫的趋化性、趋光性、挂糖醋液、装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在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很好,方法是:根据苹小卷叶蛾性外激素诱捕器诱蛾数,在成虫出现高峰后,第3天开始放蜂,以后每隔5天放蜂1次,共放蜂4次。
八、舟形毛虫
    以幼虫群集叶面吸食叶肉,将叶片啃食成缺刻,以致全叶被食仅留叶柄,常造成全树叶片被食光,不仅影响产量,而且易造成二次开花,严重影响树势及来年产量。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全体淡黄白色,前翅有不明显的浅褐色波纹,近基部有银灰色和紫褐色各半的斑纹,近外缘有6个同色斑纹。卵黄白色至灰褐色,圆形,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全体紫黑色,生有黄白色长毛。头部黑褐色,静止时,头、尾翘如船形。
(二)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附近约7厘米深处土层内越冬,翌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羽化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交尾后1~3天产卵,卵多产在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1~3块,平均产卵300粒,最多者可达600粒以上,卵期7~8天。3龄以前的幼虫群集在叶背危害,早晚及夜间取食,群集静止的幼虫沿叶缘整齐排列,且头尾上翘,迂振动或惊扰则成群吐丝下垂,3龄以后渐散成小群取食,白天多停息在叶柄上,老熟幼虫受惊扰后不再吐丝下垂。幼虫在4龄前食量较少,5龄剧增,9月份幼虫老熟后陆续沿树干爬下树,入土化蛹越冬。
(三)防治方法
    小幼虫栖居一起危害的时期,人工摘除虫叶,将群栖幼虫杀死。利用成虫趋光性,夜晚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之。幼虫危害期,喷布3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1000倍液。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13:51 , Processed in 0.429987 second(s), 2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