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猕猴桃 +关注 已有29人关注
开启左侧

[病虫害防治] 猕猴桃虫害——斜纹夜蛾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6-1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又名斜纹夜盗蛾或连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蛾是一种间隙性爆发的暴食性害史,食性极杂,寄生范围广,寄生植物多达99科,290多种。斜纹夜蛾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症状
    斜纹夜蛾发生迅速,在四川一般是9月底至10月初这一世代为害最重,虫口迅速上升,幼虫大量为害叶片,将叶片取食成不规则的透明状白斑,叶片的叶肉部分几乎被蚕食殆尽,田间叶片形成大片的花叶。
    形态特征
    卵:馒头状,初产时黄白色,快孵化时紫黑色,表面覆盖有棕黄色的疏松绒毛。
    幼虫:共6龄,体色随虫龄及季节等的变化而改变,从中胸到第8腹节,上有近似三角形的黑斑各1对,老熟幼虫体长35~51mm。
    蛹:体长15~20mm,圆桶形,末端细小,赤褐色至暗褐色,气门黑褐色,腹部背面第4~7节近前缘处各密布圆形小刻点,末端有1对臀刺。
    成虫:体长14~21mm,深褐色,翅展宽30~40mm,前翅灰褐色,多斑纹,从前缘基部斜向后方臀角有1条宽斜纹带,其间有2条纵纹,后翅灰白色,外缘有一褐色线,无斑纹。
1496308247525.jpg
斜纹夜蛾幼虫
1496308267564.jpg
斜纹夜蛾成虫
1496308298992.jpg
斜纹夜蛾成蛹
    发生规律
    从华北地区到华南地区,斜纹夜蛾一年发生4~9代,西南及长江流域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西南地区一般第1代发生于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中、下旬,全代历时25~35天。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植物茂密的叶丛中,黄昏时飞回开花植物。对光、糖醋液及发酵物质有趋性,寿命为5~15天。卵多产于植物中下部叶片背面,多数多层排列。平均每头雌蛾产卵400~700粒。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2~3龄开始分散转移为害,有假死和自相残杀现象。在田间虫口密度过高时,幼虫有迁徙的特性。幼虫老熟后入土化为蛹,蛹历时6~9天。斜纹夜蛾是喜温性昆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75﹪~85﹪。西南地区盛发期为4~11月。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结合田间操作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为害前的被害叶。
    (2)物理防治: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
    (3)生物防治:用性激素诱捕。
    (4)药剂防治:第3~4代斜纹夜蛾是危害的关键代数,防治上应采取“压低3代虫口,巧治4代,挑防5代”的防治策略。根据幼虫为害习性,防治期应控制在卵孵高峰至2龄幼虫分散前。傍晚施药,均匀喷雾叶面及叶背,用足药量,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技术。可以选用1﹪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3 07:42 , Processed in 0.089889 second(s), 30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