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葡萄果实套袋的好处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保健意识逐步增强,采用常规传统种植模式已不适应无公害葡萄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增强葡萄市场竞争力,许多葡萄种植户中,已在红玫瑰、红提等葡萄新品种上推广应用套袋技术,因此葡萄果实套袋已成为高档葡萄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葡萄套袋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减少农药污染
葡萄通过套袋后,减少农药污染,大大降低果实中农药残留量,是生产安全食品的重要措施,对发展无公害葡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有效防治病虫害
果实套袋后,利用物理的方法,阻断了枝条、叶片、土壤等其它物体的病菌传播到果穗、果实上的渠道,对于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
3、提高果实外观商品品质
⑴葡萄通过套袋后,果实表面光洁、美观、果粉完整,从而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增加果农收入。
⑵果皮细嫩、无果锈、减轻冰雹等机械损伤。
二、葡萄果实套袋的具体操作
对葡萄果穗进行套袋能有效减轻黑痘病、炭疽病、日烧病等病对果实的侵染,保持果面的光洁,防止裂果。葡萄应选用半透明纸质或纸质较厚的专用葡萄袋,规格一般为215~290×330~360(单位为毫米),塑膜袋和自制报纸袋尽量少用或不用。
一般在葡萄生理落果(坐果后15~20天)后进行套袋,即果粒长到豆粒大小时经疏粒、整穗后立即套袋,赶在雨季来临前结束,以防早期侵染的病害和日烧,另外葡萄套袋要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在阴雨连绵后突然晴天,如果立即套袋,会使日烧加重,因此要经过2~3天,使果实稍微适应高温环境后再套袋;摘袋时期依袋种、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红色葡萄在采收前1~2周摘袋,以促进浆果着色,其余葡萄采收前不去袋。
实践经验证明,葡萄套袋应根据品种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使用适宜的纸袋种类。
一般最好选用本地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葡萄专用纸袋。如:巨峰系宜采用巨峰专用的纯白色,经过羊水处理的聚乙烯纸袋;红色品种可用透光度大的带孔玻璃纸袋或塑料袋等。
葡萄套袋一般应在座果稳定、整穗及疏粒结束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结束。
如果套袋过晚,果粒生长进入着色期,糖分开始积累,不但极易侵染病菌,而且日烧及虫害均会有较大程度的发生。套袋时要避开雨后高温天气和阴雨连绵后突然晴天时,否则会使日烧加重。
一般最好要经过2~3天果实稍微适应高温环境后再套袋。套袋前,全园可喷一遍复方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重点喷布果穗,药液晾干后再开始套袋。
套袋前先将袋口6~7厘米浸入水中,以利收缩袋口,提高套袋效率和扎紧扎严袋口。套袋时先用手将纸袋撑开,使纸袋整个鼓起,然后由下往上将整个果穗全部套入袋内,再将袋口收缩到穗柄上,用一侧的封口丝紧紧扎住。但封口丝以上要留有1~1.5厘米的纸袋,并且绝对不能用手揉搓果穗。套袋后重点是防治危害叶片的叶蝉、霜霉病、玉米象、牧草虫、康氏粉蚧及茶黄蓟等。如一旦受害严重可解袋喷2000~3000倍液50%辛氰乳油,1200~1500倍液48%乐斯苯等药剂。
套袋后可以不去袋,带袋采收;也可以在采收前10天左右去袋,这要根据品种、果穗着色情况以及纸袋种类而定。一般红色品种可在采收前10天左右去袋,以促进良好着色。但如果袋内果穗着色很好,已经接近最佳商品色调,则不必去袋,否则会使紫色加深,着危过度。
巨峰等品种一般不需去袋,但也可通过分批去袋的方法来达到分期采收的目的。另外,如果使用的纸袋透光度较高,也可不必去袋。去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要先把袋底打开,使果袋上部仍留在果穗上,以防止鸟害及日烧。去袋时间宜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阴天可全天进行。
去袋后一般不必再喷药,只要注意防止金龟子危害,并密切观察果实着色进展情况即可。
在果实着色前,剪除果穗附近的部分已经老化的叶片和架面上的过密枝蔓,以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促进浆果着色。但如摘叶过多,则会影响树势恢复及来年的生长与结果,一般以架下有“花影”为宜。
另外,需注意摘叶不要与去袋同时进行,也不要1次完成,应当分期分批进行,以防止发生日烧。
葡萄病虫害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虽然套袋栽培可以预防一般果实病虫害,但生产中仍然要加强对危害叶片、枝蔓以及入袋危害果实的病虫害的防治。
(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