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樱桃起源于西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部分地域。包括伊朗西北部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在人类开始栽培前,鸟类可能最先将其带往欧洲。希腊是欧洲甜樱桃栽培的先驱,大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已开始栽培,后逐步推广扩大,因为它曾是军团士兵的重要餐食原料。起初主要种植于大道两侧,即可取食果实也可用其木材。公元2~3世纪传到欧洲大陆各地,以德国、英国、法国最为普及。1629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将其带往美国,随后西班牙的传教士也将大樱桃引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1800年由拓荒者和毛皮商人带往目前美国的主产地华盛顿、俄勒冈及加利福尼亚州。亚洲的大樱桃栽培较之欧美国家又晚了百年。 (一)世界主要大樱桃栽培区发展概况
目前,大樱桃在世界上已广泛栽培。主产地普遍聚集于北纬35度与北纬45度之间。除欧洲各国普遍栽培外,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东亚的日本、中国、韩国以及南非、以色列等国均有栽培和发展,这些地区的一般特点是濒临大洋、大湖等大的水面,气候湿润温和。这与大樱桃成熟期早、易裂果的特性密切相关。 1、北美地区:以美国的华盛顿及俄勒冈等洲为主,该地区气候冷凉,降水主要集中在休眠期,生长季节阳光充足、空气干燥,土壤疏松肥沃,不仅有利于提高果品品质,而且病虫害较轻。 2、西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及德国等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是世界大樱桃的主要生产地。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生产国的崛起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该地区因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成为冬湿、夏干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0~8 ℃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17~23℃,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年日照在500~1900小时,有效积温在410~2063℃之间,是非常适合大樱桃栽培的地区之一。 3、西亚:伊朗和土耳其是该区域的主产国。他们即是大樱桃的起源地,也是目前世界大樱桃的新兴主产国。伊朗的大樱桃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属多山亚热带气候,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30℃,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2℃,绝对最低温-20℃,年降水量≦500毫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果品质量高,近年来发展平稳。土耳其为多山国家,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4~20℃,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北部地区受黑海气候影响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 4、东亚:主要以中国和日本栽培量最大。韩国和朝鲜也有少量栽培。 5、南美及澳洲栽培区:主要以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为主。南半球的栽培对我们而言是反季节。其樱桃收获期正值中国春节前后,因此与北半球在上市时间上有互补作用。 (二) 中国大樱桃栽培现状与主栽区分布
我国大樱桃栽培开始在19世纪70年代,据《满洲之果树》(1915年)记载,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引进首批10个品种的大樱桃栽于烟台的东南山;1880~1885年烟台莱山区樗岚村的王子玉从朝鲜引进那翁品种;1890年又有芝罘朱家庄村的朱德悦通过美国船员引进大紫品种,这些品种到民国初期传到山东沿海各地。辽宁大连的大樱桃主要在本世纪初由日本引入。目前我国大樱桃分布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沿岸,以烟台市和大连市郊区为最多。山东省是我国大樱桃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一个省,除烟台市各区县外,青岛、威海、济南、日照、淄博、潍坊、枣庄、泰安、临沂等地也有分布。辽宁省集中分布在大连市的金州区和甘井子区。河北省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及昌黎县。此外,北京、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湖北、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有引种和栽培。 大樱桃引入我国后长期没有进入生产栽培,而是多在教会的庭院和城市的郊区零星种植。建国后,烟台、大连等地区开始少量生产栽培,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发展滞缓,管理粗放,树形多采用自然开心形,结果晚、产量低,年总产量约在1000吨左右。栽培品种主要有大紫、那翁、黄玉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樱桃的种植效益显著,普遍高于苹果和梨,促进了环渤海湾地区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到1990年,山东省樱桃产量达到2050吨,其中大樱桃产量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栽培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先后引进了大量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同时我国科研教学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各产区开始建立大规模商业果园,通过推广密植早果、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肥水精细管理、起垄种植、合理配置授粉树、促花保果,采用疏层形、纺锤形等树形,大樱桃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1996年我国大樱桃收获面积为15000亩,年产量3800吨;1999年收获面积为30000亩,年产量1万吨;2006年收获面积为75000亩,占世界收获面积的1.2%,产量1.9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01%。但FAO的统计数据事实上远远小于我国的实际栽培面积,据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初步估算,2005年全国大樱桃栽培面积已达60~75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以及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北京以及云贵川等地区,近年来在各地还试验建成了一批城市近郊采摘园等新兴产地。 1、山东地区
主要分布在福山、栖霞、临朐、新泰、山亭等县市区(2007年山东樱桃栽培面积、产量分布见表1)。除烟台市各区县外,青岛、威海、济南、日照、淄博、潍坊、枣庄、泰安、临沂等地也有分布。 烟台栽培最早,据烟台市农业局2006年统计,该市种植面积达31.5万亩,年产量为12万吨。其中仅福山区就有10万亩之多,年总产量突破3万吨,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市、区第一。2010年福山大樱桃产业实现总产值3.7亿元,仅此一项,就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两千多元。 表1 山东2007年樱桃栽培面积、产量及分布 地区 | | | | | | | 福山(10万亩)、栖霞4.5万亩、海阳3.9万亩、蓬莱3万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辽南地区
辽宁产区主要集中于大连地区。大连的气候条件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发育。主要包括金州区、开发区、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以及瓦房店市、普兰店市的个别镇村。 大连金州区的10个乡镇都有大樱桃种植,据报金州约有大樱桃种植面积10万亩,有40多个品种,现年产量约1.8万吨,幼树居多。
旅顺全区大樱桃栽植面积约9~10万亩,主要分布在铁山街道、旅顺经济开发区、双岛湾街道、北海街道、三涧堡街道、长城街道、水师营街道、龙头街道,结果面积4万亩,预计在产量1万吨以上,产值可达2亿元。
瓦房店市目前种植大樱桃面积近2万亩。得利寺、炮台、驼山、泡崖、祝华等乡镇村为主要产区。
普兰店市大樱桃种植面积约2万亩。以大连弘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刘家镇大樱桃生产基地为主要产区。 另外在庄河和长海县以及全市涉农区市县均有分布。 3、冀东地区
冀东主要是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2006年,市区全年平均气温11.2℃,平均最高24.9℃,最低零下4.3℃,全年降水量551.7毫米。 到目前为止,秦皇岛种植规模约2万亩,其中山海关区栽植面积达1万多亩,结果面积5000亩,年产量1000多吨,主要栽培品种有红灯、意大利早红、红艳、大紫、香蕉、拉宾斯、砂蜜脱、宾库等。 4、陕西
目前陕西大樱桃集中栽培区主要在陇海铁路沿线,以西安、宝鸡两市较多,沿陇海铁路的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市的近30个县(市区)均是大樱桃栽培优生区。这些地区大多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靠近大中城市,有灌溉条件,土壤、气候条件均适宜于大樱桃栽培。年均气温在12~13℃,冬季最低气温大多在-11℃以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大樱桃到现在均未发生冻害现象,气候条件比较适宜。陕西大樱桃果实成熟期多集中于5月份,这一阶段降水量较小,气温回升较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着色与糖分积累,而且裂果现象也较轻,近5~6年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大樱桃比山东烟台等地提前成熟8~10天,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陕西大樱桃最早建园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面积引种栽培,目前全省主要集中栽培区有西安灞桥区、蓝田县、长安区、周至县、户县、杨凌区,咸阳三原县,铜川新区、耀县,宝鸡陈仓区、眉县、渭滨区等地,总面积约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不到2万亩,只占全省果树总面积的0.4%。大多分散栽植,产量低、挂果少,大多建园后4~5年开始挂果,每亩平均产量较低。据统计,全省现有大樱桃栽植品种近30个,主要有红灯、意大利早红、拉宾斯、红艳、美早、岱红、芝罘红、早大果、大紫等。 樱桃树的整形上,目前主要分为小冠疏层形和多主枝自然开心形,而生产上比较先进的自由纺锤形采用较少。在生长季节,不摘心,少拉枝,任其生长,往往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出现失调,造成大量抽条,成花少。一部分果园缺乏适宜的授粉树,或授粉树搭配比例不合适,花期又无人工授粉措施,导致坐果难,畸形果较多。 5、北京地区
北京主要分布在通州和大兴。通州是北京市樱桃生产面积最大的区县,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1.2万吨,独有品种“布拉”是最先成熟的精品樱桃品种。 6、河南及其他零星栽培地区
包括河南以及四川、云贵及新疆部分地区。因为高海拔造成的局域性小气候地区也适合大樱桃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