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与烟台苹果 作者:张学翠
编者:最近几次被同事调侃:身为吃着自己家种着的烟台苹果长大的烟台姑娘,也不写点东西。我思虑了一下,或许是应该写点什么,一来是发表一下自己对烟台苹果的一些拙见,二来纪念一下我那让人羡慕的童年,三来是感恩自己的父母,吃苹果容易,种苹果难,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让我读书识字。
现在的烟台苹果已经名扬国内外,是烟台的地标特产,部分区域的苹果已经全数出口国外,成为外国超市的宠儿。不管是走到哪里,我们烟台人对于“烟台苹果”这样的字样都是很自豪的。
我记忆中对于烟台苹果最早的印象应该是七八岁的时候,大概是下午四五点钟,天空很蓝很蓝,沐浴着夕阳,母亲右手拐着大荆条篓,里面装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左手牵着弟弟,我在前面走着。那是我们家红富士第一年挂果的景象,因为结的少,所以个头都特别的大,大概因为是沙土地的原因,所以,那个时候的苹果吃起来是脆甜脆甜的,一咬一口水。
国家逐渐开始支持发展经济作物,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父亲就在西河边(以前不知道河名,现在知道原来是夹河的支流)开荒,大约有一亩多,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就是父亲一䦆头一䦆头将芦苇根刨出来,一小推车一小推车推来泥,一铁锨一铁锨将泥和沙翻在一起。我跟弟弟一人一个地头扯着绳子,父母亲比着绳子将树苗栽到挖好的树坑里。后来用父亲的话:我跟弟弟念大学的钱基本上全来源于我们种的这片苹果地。
初中开始我住校了,父母亲又发展了很多苹果树,品种多样:乔纳金、国光、北斗、秋花皮、青红香蕉、金帅、嘎啦、富将等,母亲每次都给我留着假期回家吃,返校的时候再带些在学校里吃。后来由于行情不好或是不挣钱,这些苹果树也被伐了或是嫁接了。小时候的水果大抵也就是苹果了,不能说是能吃四季,由于母亲保存方法得当,吃三季还是能吃的上的。
当苹果形成产业化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种植方式方法就随之而来,作为有点文化的父亲,也逐渐开始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并且也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有益的管理技术,逐渐管理的苹果品质也上来了。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烟台开始流行苹果套袋技术,苹果套袋后,就能减少病虫害,尤其是能减少一种叫YA QIU的鸟对果实的损害,苹果表光也会更细腻、容易着色;套上袋后,能有效减少农药残留。鉴于套袋的种种好处,苹果套袋技术一直延续至今,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广大果农及环境卫生带来很大的困扰,现在回到老家,放眼望去,地沟里全是历年废弃的果袋。还记得最初套袋的时候,父母每次都将摘下来的果袋用大网包收拾好,晚上我们全家就在炕上,将破损的纸袋再用胶带粘好,明年再用。直到,我跟弟弟大学毕业,家里经济条件好了,纸袋的价格也降下来了,才不用回收旧纸袋了。因此,废旧的纸袋到处都是。现在,随着老一辈人年龄越来越大,新一代不再回家务农,劳动力跟不上,越来越多的果农,因为套袋时机紧迫,选择雇佣外地劳动力套袋摘袋,费用着实是让这些省吃俭用的老农心疼。
后来我上大学了,记得入学的那天,早上父亲将我送到一级路边,拦了辆去日照的大客车,我上车了,父亲回家接着摘嘎啦去了。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知道我家是种苹果的以后都一脸羡慕的问:是不是你每天都可以吃到苹果,那你太幸福了......我每次都回答他们:我都吃够苹果了。这么些年来,我们这些烟台果农的孩子们大概也都是只吃带点病的那种,“好的留着卖钱”。
再后来工作了,结婚了,生孩子了,每到摘苹果的时候,母亲总是打电话说:什么时候回家,我给我外孙留着的苹果呢。那个时候母亲留的苹果都是好苹果。现在有好多人跟我说你们烟台苹果不如云南的苹果好吃,不如陕西的好吃......,对呀,现在科技发达了,苹果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各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生产出来的苹果自然是各有风味。但是,作为烟台人我怎么能说烟台苹果不好吃!
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苹果摘袋以后采收早,光照时间短;
2、几十年农药大化肥使用,加上水质污染,生产出来的苹果品质也是有影响的;
3、我只能认为是你的嘴变刁了,在我看来霜降节气以后采收的苹果还是那么那么的好吃。
随着苹果全国范围内的种植推广,烟台苹果还是想要一枝独秀的话,果农们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的种植技术了,不能再沿用老的方式方法了,多听听外来的声音,充分利用好网络,到优秀的示范园参观学习,做一名用科技种苹果的有知识的农民。
小编有话说:希望大家踊跃投稿,通过审核的作品,推送发布的同时还有稿费给大家呦!赶快行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