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技术探讨 +关注 已有1149人关注
开启左侧

《果农必须思考的问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莱州贤斌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6-1-12 1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莱州贤斌 于 2016-1-12 11:22 编辑

今年入冬以来,苹果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不论是产地还是销售市场,都差强人意。特别是产地,客商稀少,价格不高,苹果大量堆放在果农家中或简易库中,截止元旦,销货量不足三成,远远低于往年同期。好不容易冷库中走了点货,立马就有新的货源补充进来。可以说,目前存放苹果的冷库家家爆满。如此大的存货量,少得可怜的客商,都给后续的苹果销售带来压力。春节过后,苹果价格能不能回升,不仅大家都不抱乐观的态度,就连能不能顺利销售都成大家担忧的问题。
往年,也出现过苹果价格疲软的现象,但都与今年不同。期望挺一挺,也许能等来好价格的可能性极小极小。为啥呢?以往的市场低迷,大都是市场调节造成的,有时是因为客商阶段性囤积货源造成的;有时是在全国范围内,区域性销售快慢造成的。今年的市场低迷,则是由市场大环境造成的,这一点必须清楚。
这个大环境不是某一区域的经济环境,也不是全国性的经济环境,而是大到了与国际市场有关。
从国际形势看,爆发自2007年的经济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8年,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已经将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降到最低,但仍然不可幸免。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受任何影响,能将不良影响延后与降低,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各行各业都不大乐观。表现在农业上,就是多种农副产品价格都在下降,粮食作物如此,水果等经济作物也是如此。
如果像以往那样,水果市场低迷呈现出阶段性或者区域性,那么通过市场调节、政策调控,能很快得到好转。而今年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要好转的受制因素太多,十分艰难。可以预见,今年疲软的水果市场形势,极有可能继续蔓延,对果业的影响至少在近一两年内还会持续。
为此,大家要做好最近一两年水果价格仍然不会大幅度升高的心理准备。
果价升高难度大,果园增收之路何在呢?笔者认为倒不一定要过分悲观,因为果业潜在的增收渠道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开发。

1 向合理投资要效益:
多年来,人们逐渐形成了向高价格要效益的思维定式。似乎只有果价升高才能有好效益,果价一旦跌落,就收入受限。这不错,但用经济的眼光来看,但国家升高并不是增收的唯一途径。因为大家都忽略了苹果的生产成本,或者说是对苹果的生产成本重视度不够。
同样的卖价,成本不同,效益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1.5元一斤,你的生产成本是0.6元,就只有0.9元的利润。而如果我只有0.5元的成本,利润就是1元。亩产按8000斤计算,亩收入的差距就是800元。这800元是纯利润,不能小瞧。
我曾调查过很多果农,说到生产成本,几乎都是一本糊涂账,能算出自己苹果实际生产成本的很少。
毫无疑问,降低生产成本,是在果价低迷情况下一条增收渠道。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只有科学、合理进行果园投资。这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是要理性投资。也就是在投资上只花必须花的钱,不花冤枉钱。受“高投资才有高回报”观念的影响,一部分果农近年来舍得投资了。这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但很多农资经销商借着“高投资才有高回报”的名义,蓄意炒作概念,把本来很普通的产品价格抬得很高,把“豆腐”卖成了“肉”价钱,获取了巨大的利润。市场经济,商品零售价国家放开了,产品卖多贵,利润有多大,都没人管,也不犯法,但农民肯定是花了冤枉钱。
怎么才能让自己所购买的农资产品货真价实呢?只有农民自己提高辨别能力才行。同样成分和含量的商品,最好是货比三家,工艺不同,添加剂不同,价格稍有悬殊,都在情理之中。如果价格差别过大,就应当慎重了。常有这样的果农,高价买了某个产品,效果也说得过去,就认为自己选择正确了,甚至为别人“大唱赞歌”。这很有一点“别人把他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味道。
冬季闲下来了,希望果农们能够坐下来,算一算自己的收入账,再算一算自己的投资账。投资与收入不成正比的,就有可能是花了冤枉钱。也可以大家互相比一比,看相同收入的,投资相差多少。
二是要适时投资。同样的农资产品,使用的时候不对,也有可能让你的钱白白花掉。
比如说肥料。大家都知道,春季果树将进入营养生长阶段,需要含氮量高的复合肥。可是很多果农不看自己的树势,一刀切地使用高氮复合肥。如果树势不强,如果秋施基肥量不足,这样做很对。如果树势很旺,那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旺树如果再追施高氮复合肥,会导致新梢生长过旺,不仅影响坐果,而且影响幼果膨大,是得不偿失的,是不合理投资。
再比如农药。在病害防治上,不可能把病虫害赶尽杀绝,那样反而会破坏生态平衡。理想的防治效果是把病虫害控制在不给自己造成损失的水平上。例如打一次药需要投资200元,可有限的病虫害只会给自己造成100元的损失,那么这遍药就可以不打。事实上,绝大多数果农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没有掌握,一味用“经验药”,年年到时间就打药,花了不该花的钱。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这个时机不好把握。因此加强学习,或者在专家的指导下用药就显得特别必要。
总之,不论是理性投资也好,还是适时投资也好,并不是要大家降低投资,而是要让大家保持清醒头脑,不花或少花冤枉钱,提高果园投入资金的“含金量”,从而使水果的投资成本更合理。


2 向提高商品率要效益:
果品价格确定了,投资成本合理了,下一个增收渠道就是商品率。
假如一个果园亩产是8000斤,次品果只有500斤,和次品果是1000斤,收入差距是多大呢?商品果每斤卖1.5元,次品果卖给果汁厂,每斤是0.35元,500斤就少收入了将近600元。这也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是纸加膜双套袋,那么收入差距就会更大。
大家都知道,你果园所产出的次品果,并不是“厦坡滚核桃——落下的”,而是同样用投资换来的。商品果每斤成本是多少钱,次品果的成本照样是多少钱。
因此,大家应当在提高商品率上多下点功夫。
果实的商品率不外乎是指果实的个头、形状、着色、含糖量、硬度等。而这些只有靠加强综合管理才能做好。很多果农一看到果价不高,立马对管理果园丧失了信心,这很不可取!因为综合管理一旦不到位,首先就在商品率上表现出来。明年可能不是产不下苹果,而是产下了大量次品果,次品果肯定就是赔钱货。所以,遇到果价低迷,首要的是“思想不能滑坡”。其次要在综合管理上多操点心。




我打算打摘袋前最后一遍药

精彩评论2

果园菜鸟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6-1-12 1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你这篇文章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以上你说的这些确实是我们果农值得思考的问题。近两年的市场低迷确实挫伤了我们果农的心,打击了果农种果树的积极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果农“思想不滑坡”(嘿嘿!套用了你的话),加强对果树的综合管理,我们一定会度过这一难关,迎来我们果农的春天!!!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踏雪寻梅 发表于 2016-1-12 19: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果园菜鸟 发表于 2016-1-12 12:09
你这篇文章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以上你说的这些确实是我们果农值得思考的问题。近两年的市场低迷确实挫 ...

果农的春天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布满阴霾的阴天哈,只能期待市场好转一点啦
拉枝,疏枝 果园的工作就是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5 13:41 , Processed in 0.082005 second(s), 26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